在台灣美術史上,資深前輩畫家陳澄波佔有重要地位。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國父紀念館合作,即日起推出「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展出114件組件作品,當中包含6、70件當年友人致贈書畫水墨,在塵封70年後首度對外展出,期待透過陳澄波個人收藏的視野,讓民眾對於陳澄波所屬的藝術氛圍與歷史脈絡,提供新的觀察與解讀。
為落實文化部推動「重建藝術史計畫」,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國父紀念館合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國立台灣文學館及多位藏家慷慨出借展品,即日起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推出「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
有別於以往陳澄波作品展,該展覽從「線條」出發,以陳澄波在嘉義、東京、上海三個重要藝術人生階段為主軸,展出陳澄波生前與同好交流所受贈的書畫水墨收藏,還有部分陳澄波個人作品,以及他與家族成員的書法習作、手稿等,希望透過其個人收藏視野,看見陳澄波當時所處的時代藝術氛圍與歷史脈絡。
這些展件中,有近70件是陳澄波與同一時代藝壇友人來往中所獲贈的書畫水墨作品,首度對外展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陳澄波長孫)透露,2012年他在父親房間衣櫃後面的夾層暗箱內,發現數十卷紙本水墨書法作品,來自藝壇友人致贈。由於當年陳澄波因二二八事件遭到槍決,家人為避免連累其他人,因此刻意將這批作品隱藏起來。陳立栢:『(原音)夾層的上面還有一個暗箱,這個暗箱不是從正面進去,還要從旁邊側面,裡面放的就有這6、70件的書畫水墨,當年張捷,就是我的阿嬤交代千萬不要把這些東西曝光,一曝光可能會牽連上面落款的那些文人,這些我親自都感受到。』
「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當中有近70件當年友人致贈書畫水墨,在塵封70年後首度對外展出。(江昭倫攝)
陳立栢還舉一幅林玉山送給陳澄波墨畫「竹林與水牛」為例,指該幅畫1979年在一個私人空間展出時,落款處破落看不清楚,他們推測是因為怕惹來麻煩,先人刻意將林玉山的名字拿掉;後來林玉山看到很激動,重新又落款補上自己的名字,開心53年前的水墨寫生試作,能夠被保存下來。
陳立栢強調,藉由這批作品可以看到陳澄波當年與台灣、上海、東京三地畫家的互動,如今經過修復,在塵封70年後得以面世,可以說是一部「暗箱裡的東亞史」。
出席開幕式的文化部長鄭麗君也稱讚陳澄波不只是台灣重要藝術家,也是推動台灣美術現代化運動重要代表人物,透過這次的展覽可以看見陳澄波如何透過日本、中國的交友脈絡,開展他的藝術歷程,重新還原了台灣美術史在東亞文化圈的定位,對重建台灣藝術史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陳澄波書畫收藏,展覽也規劃有趣互動裝置,讓民眾了解藝術家如何妙筆生「線」,啟發大家對日常更多觀察與想像,展覽期間也將舉辦多場學術論壇與推廣教育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陳澄波對於台灣藝術史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