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梁永斐書畫合一 「圖變」風格獨樹一幟

  • 時間:2020-05-10 21:4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梁永斐書畫合一  「圖變」風格獨樹一幟
現任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也是一位出色的書藝家。(江昭倫攝)

現任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本身也是一位出色的現代書藝家,其融合傳統書法與西方繪畫技巧,從書有法、到書無法、 到藝術無界,致力於書畫合一的「圖變」與「實驗」,風格獨樹一幟,也為他30年的公職生涯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書法啟蒙來自伯父  藝術養分自小培養

總是一身唐裝造型梁永斐,目前擔任國父紀念館館長,服務公職之餘,更寫得一手好字,也是一位書藝家。

梁永斐的書藝作品是以傳統書法為基底,透過墨韻濃淡筆觸將字體拆解,展現張力與深度,並在其上增添繽紛色彩,既有米羅的趣味線條律動,也帶有吳冠中的水墨特色,搭配佛書經文或是自題詩詞,令人印象深刻。

梁永斐的書法啟蒙主要來自伯父梁昭金的薰陶。梁永斐:『(原音)我對書法的啟蒙最早是我的伯父梁昭金先生,我伯父寫書法寫得很好,他是高樹鄉素人書法家,我還小,他寫春聯我會跑的時候,我就去拿石頭壓春聯, 他每次都把我抓來站在椅子上拿毛筆亂揮⋯⋯。』

此外,父親渾然天成的音樂天份,以及求學時代音樂老師的啟發,還有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經常接近大自然,都是造就梁永斐藝術成就的養分。而就讀台東師專體育科時的體能訓練,則幫助他在運筆揮毫之間,更懂得調節氣息、更有恆心與耐力。

不過打下梁永斐書法扎實功力則要歸功恩師陶金銘,陶金銘讓他從歐陽詢字帖入手,此後接觸接觸隸書、篆書、金文,臨摹各方碑帖。梁永斐說,恩師陶金銘總是不斷提醒他要有自己的風格,這些都對他影響深遠。

梁永斐的作品「我書石鼓文」篆書組合。(梁永斐提供)

50歲蛻變  書畫合一尋求「圖變」

不過梁永斐的書法生涯到了50歲有了新的蛻變,在擔任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副處長期間,他開始思考,覺得人生應該有所割捨,因此開始研究西方藝術史,並融合西方畫家如畢卡索、米羅、梵谷、高更、波洛克、康丁斯基、蒙德里安等人的技法,也從「留法三劍客」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擷取靈感,開始從字的結構上有所突破,逐漸從書法家轉而走上書藝家之路。

因為融合東西技法,梁永斐的作品也演變成書畫合一,成了書畫印象派,極具獨特性。梁永斐:『(原音)我的(作品)有傳統到形韻,到蛻變,到繽紛,到無界,所以這個部分就是說,我從書有法,到書無法,到藝術無界,它是有層次性去以東方書法為基礎,結合西方,然後創造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它的獨特性很強。』

另一個影響梁永斐創作大幅躍進的原因,則是來自佛法影響。梁永斐透露,當時因為公職生涯遇上挫折,他開始接觸佛學,結果有一次親身感應,真實看到文殊菩薩拉著他的手寫字,在他醒悟過來之後,他不敢落款,但很多書法名家在看過那個作品後,當下都會反應「這是趙孟頫的字」。

在那之後,他有三天不敢再提筆寫字,擔心自己走火入魔,但後來做夢,夢境中有人叫他起床,他睜開眼,看見一幅森林瀑布壯觀景象,氣韻山動,遠方還有佛光,從大湖底下就跳出十屏、裡面沒有一個完整的字,甲骨文、行書 草書、行書,完全拆字,接著又有妙音響起,群鳥起飛,大片蘭花灑下,他就看著字在水中流動,字體濃淡穿插在一起,還有人不斷提醒他「永斐,切記,習書的能量來自於心,心的能量來自於大自然跟你的慈悲。」

因為這樣的奇特經歷,加上鑽研西方藝術家的創作,就有了如今梁永斐在書畫上獨樹一幟的風格。

梁永斐的創作受到佛學影響,並融合東西藝術技法,風格獨樹一幟。(江昭倫)

農村生活與大自然  靈感創作來源

梁永斐創作時經常取材日常生活,鍋碗瓢盆、甚至衛生紙,都經常被他拿來用於創作,甚至還有以指揮姿態揮灑出的作品,充滿律動感。

由於小時候出身農家,爸爸媽媽種植許多水果,這些也都被梁永斐拿來作為創作主題,一幅「豐收」作品,更是他意念父親的代表作。梁永斐:『(原音)所日月明這個勾勒出來,就是我小時候的意象是香蕉、芭樂、橘子、番茄、茄子,組合在一起塗上顏色,這個意象派去做出來,所以四張掛起來之後,為什麼?爸爸媽媽工作做完之後,豐收完才有笑容,另外是賣錢的時候會變成元寶,所以豐收對一個農家子弟是很重要的,因此這是憶念我的父親,把四屏全部組合在一起。』

出生屏東高樹鄉的梁永斐也深愛家鄉大武山,在他筆下,無論是朝陽或落日下的大武山,都帶有恬靜且詩意的美感,大武山主題系列就受到許多人喜愛。

儘管仍身處官場,但梁永斐深知當官是一時的,藝術才是永恆,現在的他,非必要的應酬不會出席,每天都花一定時間寫字、創作,並逐步將自己的作品轉化為文創商品,除了每年在各縣市舉辦巡迴個展,也計畫到國外舉辦巡迴展,希望為自己的藝術生命創造更多價值。


梁永斐的作品「同樂會」金文篆書組合,風格繽紛。(梁永斐提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