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美TIFA復談的下一步 台美簽署BTA已不遠?

  • 時間:2021-07-06 17:2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黃金鳳
台美TIFA復談的下一步 台美簽署BTA已不遠?
第11屆台美TIFA會議6月30日召開,台美雙方就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藥品醫材、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化、投資、供應鏈、非市場經濟、金融服務、環保及勞工權利等11項議題展開對話。 (圖:中央社)

中斷近5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日前復談,雙方觸及醫療生技、供應鏈等議題廣泛。學者表示,此次商談已為台、美奠定簽雙邊貿易協定(BTA)基礎,若台美簽BTA或自由貿易協定(FTA),日本、歐洲及加拿大等也可望和我洽簽。

美將台美經貿納制中戰略一環

台美TIFA 於1994年簽署,2021年6月30日召開第11屆會議,為何延遲多年才重啟?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時認為,美方態度趨於主動,因其所關切的美豬、美牛輸台已獲解決。再者,美國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偏好和個別國家談判,但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即便因美中貿易戰對中國多所抱怨,卻將美中、美台經貿議題切割,也未重視台美TIFA。但拜登(Joe Biden)總統對外採取結盟戰略,積極和G7、北約、亞太地區的日本、澳洲和印度等商談。尤其中國大陸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及進口來源,自然也列為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官網,自2004年至2019年間,台灣在美國貿易夥伴排名落在8名至12名間。同時,目前美國與韓國、新加坡等20國簽署FTA,台灣則僅和10個國家簽署FTA或經濟合作協定(ECA),且都位於拉丁美洲及非洲邦交國。

在美台召開TIFA會議前,中國外交部11日重申「一中原則」,強調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邱俊榮指出,促成談判都有政治考量,中國反應之大,顯示此次台美TIFA復談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和各國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常因國際地位或主權受中國阻撓,各國也礙於議題敏感而不敢觸及。但此次台美TIFA談判,美方趨於主動,我政府官員也大聲指TIFA能奠定台美BTA的基礎。邱俊榮說,雖然美方話未講明,但某種程度默許我方表態聲量,顯示美有意願與我達成長期的談判。同時,台灣是WTO成員,理應可和各國簽FTA,而美以經貿理由和台灣深化交流,應是可能,顯示過去較多政治顧慮應可排除。

台美若簽BTA  成我與各國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敲門磚

這次台美TIFA會議觸及供應鏈、數位貿易、貿易便捷化、勞工、環境、醫療器材等議題,邱俊榮指已達BTA的規模,也是洽談BTA的最好時機,樂觀預期台美BTA短期便可談成,且還能成為和各國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敲門磚,台日、台歐及與加拿大都可望洽談。

台美2015年、2016年的TIFA對話,台灣向美國表達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的意願,但該協定在美國2017年退出後改為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雖然台美本次TIFA會談未觸及CPTPP,但邱俊榮觀察,政府期盼加入CPTPP,和美簽BTA或FTA也很關鍵,因不但有美方背書,且當初TPP也由美國規範。而台美TIFA復談和美韓FTA、美日FTA很類似,也可做為台灣加入CPTPP的基礎,相信具事半功倍、有很深遠的影響。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於2010年簽署引發爭議,邱俊榮指就台灣產業發展而言並非有利,因更容易集中在供應鏈中上游的代工模式,無法創造附加價值,只等接單,很難自創品牌。若台美能簽署BTA,除了有助於國艦國造及生技產業人才和技術支持,也能因應傳統產業因台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而減少受創。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7月6日播出的兩岸ING節目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