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國美館策劃特展 向台灣藝術實驗精神致敬

  • 時間:2021-08-12 18:0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國美館策劃特展   向台灣藝術實驗精神致敬
國立台灣美術館推出「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特展,向台灣藝術實驗精神致敬。圖為藝術家陳世明作品〈85-02〉。(國美館提供)

國立台灣美術館8月14日再推出「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重要特展,由資深藝術家莊普發起並擔任策展顧問,藝術史學者蔣伯欣、許遠達擔任策展人,邀請41組藝術家參與,展出約87組93件作品,透過爬梳80-90年代的藝術事件和創作作品,並衍伸到2000年以後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針對台灣前衛藝術進行一系統性與辯證性的呈現,向台灣藝術的實驗精神致敬。

國美館指出,1980年代的台灣藝術,逐漸從現代繪畫的創作典範,轉移到今日我們熟悉的當代藝術面貌,當時以前衛角度稱之為「第二波現代藝術運動」,藝術家們以全然不同面貌和形式的藝術創作,回應國際與本土的抽象與前衛思潮,多元嘗試各種材料、表現形式,也更關注創作物和空間、環境的關係,都深深影響著台灣現當代的藝術發展。

特別是八〇年代之後,藝術創作環境也有極大的改變,如許多旅外及留學在外的藝術家歸國,國內三大美術館及地方文化中心相繼成立,這些時代的變化推動著藝術家創新的能量,將媒材的多元性、空間的條件、重新界定的物質觀念帶入創作及美學意識中,將藝術形式從架上及台座上徹底解放,走向更自由奔放的創新改變。

也因此,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以「框架解放」、「『雕塑』的再定義」、「『繪畫』的多元性」、「媒介的辯證」、「空間場域」及「跨限世代」六大子題,詮釋境與物的前衛藝術發展。展覽邀集重要的中生代與新生代藝術家以跨越不同類別及時代的多元演繹,將境與物的前衛藝術做一系統性與辯證性的呈現。

也因為策劃研究該展覽,國美館挖掘出現代主義藝術巨匠林壽宇塵封37年的經典作品〈遠山無限碧層層:無始無終系列〉、雕塑家黎志文1979年海外現地製作的實驗性作品〈在船上〉、葉竹盛的〈機能轉移II〉等多個70-80年代藝術家早期重要代表性創作,其中有許多作品時隔數十年首次展出,相當難得。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