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多虧蒙特婁議定書 本世紀末升溫可望少2.5°C

  • 時間:2021-08-26 10:38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多虧蒙特婁議定書 本世紀末升溫可望少2.5°C
多虧蒙特婁議定書 ,本世紀末升溫可望少2.5°C。(示意圖/Unsplash)

1987年達成的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原本的用意是阻止臭氧層的耗損,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致癌紫外線的傷害。但根據最近公佈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個條約意外的減緩了氣候變遷的速度,讓地球升溫獲得控制。

淘汰CFC 保護臭氧層

根據最近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如果當年沒有簽訂蒙特婁議定書,逐步淘汰氟氯碳化物(CFC)等多種破壞地球臭氧的化合物,到本世紀末,全球將可能會再多升溫2.5°C。

距離地球10至30公里的大氣平流層中,有一層薄薄的臭氧,稱為臭氧層,可以吸收太陽散發出的致癌紫外線(UV),保護人類和農作物免受UV的傷害。

1985年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引發各界擔憂。各國在1987年簽訂蒙特婁議定書,逐步淘汰CFC及相關化合物,避免地球臭氧層繼續遭破壞。

蒙特婁議定書在1989年1月1日生效,每4年檢驗一次。在2018年發表的報告指出,臭氧層正以每10年1%到3%速率恢復,逆轉多年來因釋放有害化學物導致臭氧層危險損耗的現象。

意外收獲 控制地球升溫

最新研究指出,如果沒有蒙特婁議定書,現今的氣候危機可能更為嚴重。依據氣候科學家的數學模型,蒙特婁議定書讓人類現在還有機會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現在全球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高了1.1°C至1.2°C,若還繼續使用CFC,地球可能暖化高達3.5°C。

自19世紀中葉以來,氣溫僅上升了攝氏1度,就讓氣候變遷加劇,導致致命的熱浪、降雨和沿海風暴,這些都因海平面上升而更具破壞性。

氟氯碳化物在1970和1980 年代廣泛被用在冰箱、絕緣泡沫和氣膠。除了對臭氧層的腐蝕作用外,氟氯碳化物也是一種強力溫室氣體,其聚熱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1萬倍。

大約自1960年以來,森林和土壤已經吸收了人類排放到大氣中所有二氧化碳的30%。海洋則是吸收20%。

由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楊恩(Paul Young)領導的研究人員,創建了模型,結合了臭氧消耗、紫外線造成的植物損傷、地球的自然碳循環以及氣候變遷等數據。

過量紫外線幅射 破壞吸碳能力

研究發現,持續消耗臭氧這種保護地球免受過量紫外線輻射的氣體,將嚴重破壞地球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楊恩說,「這些化學物質持續增加,繼續侵蝕保護性臭氧層,對人類健康來說,將是一場大災難」。

保護臭氧層也能減少紫外線對全球植被的破壞。紫外線照射會損害植物組織,限制它們的生長,並破壞它們光合作用的能力,進而影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楊恩表示,「紫外線增加將嚴重阻礙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碳的能力,這意味著更高的二氧化碳濃度以及全球暖化更加嚴重」。

研究模型顯示,如果CFC持續增加,將導致2040年代時,全球臭氧層崩潰。

研究人員估算,如果沒有CFC禁令,到本世紀末,森林和土壤中儲存的二氧化碳將減少2兆噸以上,相當於目前水準大約50年的碳排放量。僅此一項,到2100年就會使全球氣溫升高近攝氏1度,使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

CFC也是強大的溫室氣體。如果用量未受控制,到本世紀末,它們將使全球暖化再多增加1.7°C。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英國生態與水文研究中心(UK Centre for Ecology & Hydrology)亨廷福特(Chris Huntingford)表示,「透過碳循環,這項分析揭示了全球關切的兩個環境問題間的顯著聯繫,即臭氧層破壞和全球暖化」。

威脅還在 仍有氟氯碳化物未受管制

在蒙特婁議定書生效後,全球氟氯碳化物的濃度穩步下降,一直到2012年左右。但在2018 年,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在過去的5年中,這種放緩的速度下降了一半。

由於這種化學物質不會在自然界中產生,因此減少速度產生變化,一定是新的排放所導致。

所有證據都指向中國華東地區的絕緣材料工廠。一旦該地區的CFC生產停止,臭氧層的癒合過程似乎又回到了正軌。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地球人口稠密的熱帶和中緯度地區的平流層下層,臭氧層出人意料地下降。科學家正在調查兩個可能的罪魁禍首,一個是蒙特婁議定書未涵蓋的「極短壽命物質」(VSLSs)的工業化學品,另一個則是氣候變遷。

所謂「極短壽命物質」,主要來自海洋生物產生的二溴甲烷,但近年來人造二氯甲烷的數量大幅增加。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