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16年總理生涯將落幕 德國媽媽梅克爾務實作風樹立典範(影音)

  • 時間:2021-09-10 16:30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衛報,南華早報
  • 撰稿編輯:鄭景懋
16年總理生涯將落幕 德國媽媽梅克爾務實作風樹立典範(影音)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 美聯社/ 達志影像)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即將在9月底正式卸任,結束她長達16年的總理生涯。梅克爾冷靜的行事作風,在多場關鍵危機中,帶領德國及全世界度過了難關,也讓她成為過去數十年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之一。

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在9月卸下總理職務,德國也將接著選出新的總理。梅克爾擔任四屆總理、在位長達16年,被德國人暱稱她「媽媽」,是許多德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總理」,她也是德國第一位自願下台的總理。而就在歐美各國威權民粹主義風起雲湧之際,梅克爾被視為是「自由世界的領袖」。

從科學界到政壇 梅克爾樹立穩健務實風格

回顧梅克爾的總理生涯,她的支持者會說,她穩健、務實的領導風格,帶領德國度過了無數次的全球危機。但批評者則認為,她漸進調和式的領導風格,一直盡可能尋求最大公約數的共識作法,缺乏大膽的視野,無法讓歐洲及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為未來做好準備。

現年67歲的梅克爾,是在鐵幕下的東德出生長大,成年後她成為一名量子化學家。在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梅克爾轉身投入政治,並逐步成為德國基督教民主黨(CDU)的領袖,並在2005年成為德國首位女性總理。

民粹與強人興起 梅克爾冷靜溫暖帶來平衡

在世界各國近年興起民粹主義、強人政治風潮的同時,梅克爾沉著、冷靜與溫暖的行事作風,也為如川普、蒲亭等強勢男性領袖主導的世界政壇,帶來一種平衡的作用。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的一份民調顯示,在多數西方國家的大部分民眾「有信心梅克爾在處理全球事務上會做正確的事。」

奉行撙節度歐債危機 全力推動無核家園

梅克爾被許多人視為是穩定的代名詞。她的決策通常反映出德國多數人的民意。她也讓原本極端保守的基民黨朝向中間派靠攏,吸引到廣泛的女性族群及都會選民。

在梅克爾任內,德國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梅克爾雖然被批評採用嚴厲的樽節政策,透過大幅削減政府支出來維持財政紀律,但支持者認為,她讓一度動盪的歐元區安然度過了危機。

梅克爾任內另一項重大的決策,就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決定逐步淘汰德國的核能發電廠,並啟動朝綠色能源轉型計畫。

德國準備在明年年底關閉最後6座核能電廠,實現無核家園,但梅克爾也不得不面對一些批評聲浪,認為德國需仰賴提高燃煤及天然氣發電的比例,才能完成能源轉型。

堅持寬容移民 助長歐洲極右翼趁勢崛起 

梅克爾任內最大膽的政治決策,應該就是在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之際,堅持開放德國邊界,不強制驅逐來自伊拉克及敘利亞,超過100萬名尋求庇護的移民。

這項決定雖然受到人權團體的支持,卻也成為高舉反移民旗幟的歐洲極右翼政黨,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像是「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此後成為德國二戰後第一個進入國會的極右翼政黨;匈牙利及波蘭的極右翼政黨更取得了執政權,右翼政黨在歐洲議會的席次也大幅提升。

對中國立場受質疑 未強硬應對中國人權議題

相對於她在移民政策上的寬容開放,梅克爾對於中國的立場則受到不少人的質疑。特別是對中國近年對新疆維吾爾人的人權侵害、對香港異議人士的打壓,以及通訊巨擘華為在5G市場引發的爭議等,梅克爾並沒有採取強硬的立場。

在梅克爾任內,德國不斷加強與中國在商業貿易上的往來,梅克爾也試圖把與中德兩國的經貿關係,與中國爭議性的議題分開處理。像是歐盟與中國去年年底所達成的大規模歐中投資協定,就是在德國的大力推動下所促成的。

然而,由於歐盟與中國因為新疆議題而相互祭出制裁,這項協議也隨著雙方關係的急速惡化,目前已遭到凍結。 

對中國政策 梅克爾的最大盲點

南華早報報導,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研究員巴爾金(Noah Barkin)在一份評價梅克爾外交政策的報告中,點出中國是梅克爾「最大的盲點」。巴爾金認為,梅克爾太慢認知到在習近平統治下中國路線的轉向對德國帶來的風險,也無法相應地調整她的政策。

16年總理告別政壇 梅克爾影響力難取代

漫長16年總理生涯,梅克爾在德國及全球政壇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儘管她的諸多決定,留下一些褒貶不一的評價,但可以確定的是,她的離開,將為德國政治留下了巨大的缺口,無論誰在9月26日的選舉中勝出,都難以取代梅克爾過去十幾年來為德國與世界帶來的影響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