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經濟成長引擎光環漸褪 北京緊張改革製造業

  • 時間:2021-09-06 21:4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南華早報
  • 撰稿編輯:張雅涵
經濟成長引擎光環漸褪 北京緊張改革製造業
被視為推動中國經濟成長引擎的製造部門,近年來對中國經濟成長率的貢獻逐漸下降,這對中共放眼在未來10至15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雄心帶來重大挑戰。(路透社/達志影像)

被視為推動中國經濟成長引擎的製造部門,近年來對中國經濟成長率的貢獻逐漸下降,這對中共放眼在未來10至15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雄心帶來重大挑戰。北京也因而著眼於改革製造部門,但分析指出,創新精神被監管至上的政策扼殺,以及中國年輕人不如以往願意投身製造產業,是其致命傷。

製造業經濟成長貢獻下降 改革之路困難重重

北京已信誓旦旦表示,在「第14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結束的2025年,中國有很高的機會成為高收入國家,若這個目標實現,將大為推進其欲在2035年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雄心。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7月的報導更指出,中國最快可能在2031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不過,分析指出,過去幾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崛起的製造業部門,對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貢獻已有所趨緩,這將對北京實現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野心構成重大挑戰;專家並認為,即便中國積極想要改革製造部門,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班子奉行監管至上的政策方向,將很難實現推動製造部門轉型成高科技製造業。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近年的整體經濟成長也有所放緩,從2007年14.2%的成長率,到2016年下降至6%。2020年受到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更看見40多年來最低的成長率2.3%。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亞太首席經濟學家夏樂(Xia Le)說,中國要在未來10年至15年保住5%至5.5%經濟成長率的目標,製造部門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貢獻不能再進一步下降。

他指出,北京或許會對其它經濟部門成長放緩較為包容,不過,對中南海來說,未來幾年穩住製造部門成長是最主要的目標之一。

世界工廠地位受挑戰 北京瞄準製造業推動改革

事實上,過去4年,中國製造業所貢獻的經濟成長率佔比已出現下降,從曾對GDP貢獻逾三成的成長率,至2019年下降至27.7%。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6月間發布的報告,中國2017年至2019年新登記的製造業企業數量平均下降5.2%,而同期倒閉企業的數量大幅上升,平均增加約24.6% .

這也是為何北京在今年3月間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中,把改革製造業列作重點,包括要推動高科技製造業等「先進製造業」,和提升製造部門薪資等目標。

南華早報(SCMP)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高杲指出了中國製造業未來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在高科技製造產業上仍明顯落後於龍頭國家日本和德國,以及人口結構改變,讓投入製造業的勞動力越來越少。

高杲說,「長遠來看,人口結構正面臨深刻改變,適齡勞動人口已減少,勞動力供給也出現下降。」高杲補充說,年輕人近年來湧入「更具彈性」的服務業,像是過去十年興起的外送和叫車平台,接單成為年輕人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不願進入工作強度較大的製造部門。

北京欲升級製造業 創新是致命傷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副教授馬格諾斯(George Magnus)分析,中國透過升級製造業,來跟對手美國、日本、德國等國一較高下,甚至超過它們是可行的;然而,在部分部門,創新是其致命傷。

馬格諾斯表示,「經濟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製造業。」

北京近來對科技業等多項產業祭出整頓鐵拳,以加強監管,批評者認為,官方對企業加強掌控的同時,卻也扼殺了未來可能的創新。

馬格諾斯認為,北京需要把對製造業的承諾,重新與能催生創新精神的改革結合,然而,近來的整改潮顯示,北京目前正對較富開放性的改革關上大門。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