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共擴大監管 一切「黨說了算」 殷鑑不遠 自保之道唯有快逃!

  • 時間:2021-09-08 17:3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共擴大監管 一切「黨說了算」 殷鑑不遠 自保之道唯有快逃!
中國民眾習以為常的「經濟紅利」,不是永久不變,甚至可能隨時被回收。(路透社/達志影像)

近期,中國再度將監管的手伸進補教業、遊戲業,不但擴大查處違法的課後補習行業,許多連鎖教育培訓機構哀鴻遍野,不只就此關門大吉,更有業者捲款逃走,留下無辜受害的雇員,獨自面對欠薪及失業的問題;此外,中國政府更限制青少年在網路遊戲的使用時間,遊戲業者只好配合鎖機、鎖頻,採取違反市場法則的自我設限,已對數位產業帶來嚴峻的衝擊。

窺看中國政府對民生科技行業的管制理由,表面上說是要減少民眾的經濟負擔,但問題是這樣的手段真能解決社會問題嗎?除了部分恐怖統治國家的教條主義之外,全球市場經濟國家恐怕沒有類似的作法。可以想像的是,依照人類發展的經驗來看,政府採取強制的不理性作為,雖然可以帶來重塑秩序的表象,實質上卻是讓更多正常行為與習慣走入地下化,甚至衍生大規模出逃的結果。

跟塔利班有何差別?!

諷刺的是,當阿富汗情勢丕變之際,對打壓人全從不手軟的中國政府卻還有臉冷眼視之,最沒資格談國家責任及國際道義的,就是中共自己。過去一段時間,有人故意吹起「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風向,其實對照當前中共對內進行風聲鶴唳的管制,跟塔利班政權又有何差異?說白了,「今日阿富汗」正好也對比了「今日中國」不是嗎?

當中共將統治的手延伸到青少年的娛樂生活,這跟塔利班貶抑女權,壓制女性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外出須穿罩袍的規定,根本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別。更不用說,教育培訓業也被波及,中共對外宣稱是因為要降低民眾養育負擔,目的是要提高社會生育率,直言之,這樣的理由根本是本末倒置,且凸顯中共鴕鳥心態的一面,中國的社會問題盤根錯節,而最難解的便是權力跟財富過度集中。


中共將統治的手延伸到青少年的娛樂生活。圖:Axville

當然,以一個成熟的政府治理模式來說,要進行任何的管制性政策,都必須設想好可能衍生損害的配套措施,而如今中共擴大監管的動作,除了是長期以來「政府看得見的手」的劣根,也是「大政府,小社會」的極端表現,這出自於政府對社會強烈的不信任,反之亦然。

換句話說,中共干預市場運作的手段相當蠻橫,而那些曾經稱許中國市場無限可能的人,想必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定不敢置信,其實,這根本是中共「一黨專政」的統治邏輯,回想過去數位科技產業在中國蓬勃發展,當時多少人一再對中共的「容錯」讚譽有加,如今看來,在極權體制的國家,這些市場創新的大鳴大放氛圍,都只是統治者為了提高管制的手段之一,而當市場活力踩到政治紅線,甚至危及中共政經利益,堅壁清野就是要鞏固政權地位為先,一切都是:黨說了算!

黨賜給你才是你的

其實,以中共的統治慣性來看,雖然口口聲聲說「為人民服務」,實際上卻是表現出「對人民不信任」的姿態,因此「中共帶領人民」的說法,往往無法解釋「中共代表人民」,畢竟自1949年建國開始,中國民眾從來沒有政治權利,更無法決定誰來擔任國家領導,從推出「社會信用制度」到「提高政府監管」,展現出「黨賜給你才是你的,黨不給你不能搶」的專政模式。


這些中國民企為了在共黨底下留一條命,都接連付出了慘重代價。(網路圖片)

可悲的是,民眾習以為常的「經濟紅利」,也不是永久不變,甚至可能隨時被回收,差別只是在於毛澤東時代是以人治與鬥爭作為手段;現在的習近平運用了法制與科技,提升國家的數位控制力,同時將經濟資源鑲嵌在政治動員之中,不用過去建政初期的粗暴壓制,讓網軍成了「數位紅衛兵」進行「政治審查及整肅」,將特定對象包裝成「政治正確」的樣板,政商捐款表態「共同富裕」便是一例。

自保之道 唯有快逃

這場監管風暴還會擴大,各行各業都可能會落在暴風雨的範圍之內,除了人人自危,唯有趕快遠離風暴一途。

別以為「稱臣」就可以得了便宜還賣乖,對中共來說,沒了政治(利用)價值,再怎麼「表忠」都沒用,既不是「可敬的對手」,而只能「吃中國飯」連「砸中國鍋」的資格都沒有,那麼就只剩下邊緣的下場。

從近期台灣藝人的遭遇可以發現,這已經不是隨便提提「九二共識」、「我是中國人」、「反台獨」就可以的處理方式,過去任何不經意或出自內心的言行,都將被拷打審問,那些追求「政治紅利」的噬血網軍會持續翻舊帳,這完全是刀口上討生活的情境。其實道理並不難懂,只是中國市場猶如糖衣毒藥,上癮了之後驀然回首卻是血本無歸,回想那些年多少人關掉台灣的生意,一窩蜂到中國投入補教業,多少藝人前仆後繼賺大把人民幣,看看現在,還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延伸閱讀 

 打壓科技業整頓娛樂產業 中國恐將適得其反
→ 心事誰人知 中國年輕世代的寂寞小冰最懂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