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離去與留下 只能二分嗎?

  • 時間:2021-09-23 19:06
  • 新聞引據: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離去與留下 只能二分嗎?
香港近年經歷巨變,「去」或「留」已成為很大的議題。圖為香港機場。 (AFP)

由2019年反送中運動至今,無數港人為政治行動付出代價,尤其進入2021年,大規模的政治運動已被消失將近一年,香港政府的清算行動更沒有停止的一天。今年年初,香港網上討論區「連登」不時便會有網民開帖,點名在清算名單上的人「見字即離開香港」,但若真有政治人物在被政治清算之前離港,便又會被稱「背叛手足」。

對筆者來說,「移民潮」是一個早已聽過,但卻覺得有點陌生的詞語。成長過程中,對香港1997年回歸前的移民潮只聞耳語,但當經歷這幾年的巨變,不只是政治人物,對於所有香港人來說,「去」或「留」亦是個很大的議題。

就像筆者在始段所寫,現時許多香港人正把選擇留下與離去的人二分;選擇留下來,便會被批評「留下來等死」;選擇離開香港,又會被標籤「背叛為香港奮鬥的手足」。一如既往地,總有群人無論做了何種選擇,也必定要透過貶低別人的選擇,來證明自己的獨具慧眼。但先不論到底引起標籤及批鬥的人動機為何,我們對於去或留、待宰或抗爭,真的只有如此非黑即白的分類嗎?

固然,要帶來最大的聲音及效果,在地的政治運動能達致的成績必定更為顯著,但倘若一個人並無抗爭之心、不理政治,縱使留在香港,能夠做到的無疑比一個離開香港後仍然堅持寫信給在囚抗爭者、每日傳開香港正在發生的政治事件的香港人來得少。當我們將「離開香港」與「背叛手足」、「不愛香港」掛勾,說穿了只是一種短視與情緒勒索的行為。

筆者相信,每個人都具有作出選擇的權利,亦相信每個人的每個行為都出於一種選擇。筆者為捍衛自己堅信的價值而戰鬥、負上風險、最終踏上流亡之路,這亦是出於筆者個人的選擇。而不論是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到另一個陌生的國度開始新的生活;或是即便面對巨大的威脅與危機,仍然留在屬於自己的家,亦是各人各自的選擇,且都是不容易下的決定。留下來的人,偶爾會羨慕起離開的人所呼吸的自由空氣;離開了的人,不時會記掛住所附近茶餐廳的炒飯與奶茶。不論是離去或是留守的人,都一樣有一言難盡的難處,一樣有希望守護的價值,一樣有對於香港的牽掛與愛。

既然知道不論孰去孰留,都出於各人的選擇,亦有各自的難處,筆者希望香港人無論下了何種決定,作了哪種選擇,亦能夠尊重各人的選擇。我們或許有自己的信念,亦有捍衛此信念的方式,但若把自己的尺放於他人身上測度,並逼迫他人與我們用一樣的方式、捍衛同一種信念,那與我們一直以來希望追求的民主及公義,豈不是背道而馳嗎?

最後,套一句西方俗諺:Action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筆者相信,比起執著於離開的人如何「背叛手足」、「離棄手足」,書寫一封信予在囚抗爭者,表達自己的關心與記掛,對抗爭者來說必定能給予更大的力量。亦提醒各位香港人,不論作出了哪種選擇,不論人在何處,請記得自己的初衷以及所堅守的價值,請記得自己是誰,在活下去之餘,毋忘初心。

作者》彼岸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