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能耗雙控」政策 將更加確立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

  • 時間:2021-09-27 11:1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能耗雙控」政策 將更加確立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
中國政府在面對全球對於氣候變遷問題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的當下,中國未來的限電措施恐將成為常態。(AP/達志影像)

在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環境永續目標下,各國政府與廠商對於能源使用的要求已日趨嚴格,中國今年也宣示加強落實「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煤與電用量。根據中央社的報導,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上月發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江蘇、廣東等9個省(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浙江、安徽等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為此,中國將會在未來幾天對於廣東、江蘇、浙江等數個省份進行限電。

電力是所有企業與工廠的重要生產要素,也是維持民眾生活與社會運作的重要資源。要減少電力的使用量的工具包含對於價格或使用量的控制,就價格而言,當價格愈高,電力的使用應會降低,然而,若廠商的利潤或單位產品的毛利夠高,電價的上漲對於用電量的影響可能相當有限。相較於以電價來控制耗電量,直接限制或停止廠商與企業的用電固然是更有效能完成「能耗雙控」的工具,就扮演世界工廠的中國而言,中國政府在面對全球對於氣候變遷問題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的當下,中國未來的限電措施恐將成為常態。


一旦電價上漲仍無法遏制用電量,那就只好祭出限電手段了。(示意圖/Pixabay)

限電對於不同產業的影響程度有別

就限電對於企業的影響而言,我們可以大致區分為兩類。首先,就產能過剩的產業而言,這類產業的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同質性高,且於市場進行殺價競爭,因此,產業內的廠商利潤並不高,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的現象。因此,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限制這類型的廠商用電,一來可以藉由減少產能過剩與提高廠商的利潤,二來可以避免過多產能對社會所產生的污染與減少資源的無效利用,故政府限電對於產能過剩的產業應是正向的影響。

其次,就產能短缺的產業而言,這類產業的生產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因此,當廠商因為政府限電可停止生產時,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更為嚴重。此時,在這些限電區域生產比重愈高的廠商,所面對的短期利潤衝擊也會愈大,故限電對市場已存在供不應求的行業將會帶來更大的負向影響。若未來限電的頻率愈高,則廠商就需要有更多的生產基地,即廠商的設廠不應集中於單一地區。

然而,在目前中國進行限電的地區範圍下,多數廠商是無法藉由在中國其他省分設廠而避開限電的威脅。因此,廠商面對中國能耗雙控的政策目標下,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設廠才是穩定產能供應的長久之道。此外,若受到中國限電影響的廠商為上游原物料的供應商,則限電必然會造成原物料價格進一步上漲,這使得下游廠商的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


生產效率低的企業可能在缺櫃、缺料與限電的多重因素下而歇業。 (示意圖/Pixabay)

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趨勢更加確立

最後,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後所引發的變種病毒,已對於全球供應鏈造成極大的不穩定性。全球海運也所面對的缺櫃與塞港危機尚未消失以及全球原物料價格也不斷上漲,若在考慮中國的限電政策,則未來全球供應鏈所面對的不確定性是更高的。在面對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與生產可能因疫情而中斷的可能性下,許多生產效率低的企業可能在缺櫃、缺料與限電的多重因素下而歇業。

當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生產規模愈大,該國所面對的減碳壓力也愈大,因此,大型企業為了降低單一國家大規模限電的衝擊也可能在更多國家設廠,換言之,在避免碳中和政策目標對於全球廠商與供應鏈所產生的不確定,供應鏈的分散與供應鏈的重組趨勢已更加確立。

 延伸閱讀 

 不只爭取能源 中國也可能加強在中亞的軍事部署
 核融合與碳捕捉 全球減碳科技未來在何方?(影音)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