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第三種出版力量(上)/爭搶耳朵經濟 台灣有聲書發展尚欠東風

  • 時間:2021-09-28 09:1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第三種出版力量(上)/爭搶耳朵經濟  台灣有聲書發展尚欠東風
國際有聲書潮流崛起,台灣起步晚,卻也動了起來。(unsplash圖庫)

數位時代來臨,對出版產業帶來衝擊與轉型契機,除了紙本書、電子書之外,「有聲書」也正逐漸展現「第三種出版力量」。不過目前台灣有聲書市場才剛起步,市場供需之間還要再加把勁,尤其面對國際有聲書發展越來越多樣態,台灣對於有聲書產業也應該有更多元想像,才可能造就有聲書新藍海出現!

台灣有聲書市場  蓄勢待發

隨著社會環境轉變,以及互聯網快速發展,民眾只能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聽書成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有聲書因此應運而生。在台灣,有聲書也因為這一、兩年Podcast突然爆紅,成為出版產業「新焦點」,積極搶攻「耳朵經濟」。

事實上,國際有聲書市場發展速度確實驚人。美國有聲書出版商協會2020年度報告指稱,2019年美國有聲書市場營業額已經達到 12 億美元(相當於334 億台幣),較2018年成長 16%,且已連續8年呈現兩位數成長。愛迪生研究機構(Edison Research)更預估,美國有聲書市場占有率將於2022年超越電子書。

文化部今年六月發佈的最新文化統計報告也顯示,美國2020年整體出版市場銷售,以有聲書銷售額成長幅度最大,其中下載式有聲書銷售額成長16.5%,實體有聲書成長26.3%。

歐洲出版商聯盟最新出版商活動報告則指出,北歐國家2020年有聲書銷售表現亮眼,其中芬蘭有聲書較2019年成長2倍,瑞典成長50%,挪威則成長33%。德勤全球調查公司的調查也揭露,5年來英國有聲書市場每年增長一倍,紙本書與電子書銷售則一直減少。

至於中國有聲書發展,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有聲書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國有聲書行業2020年將達到95億人民幣,相當於409億台幣,預計用戶數達6.5億人。日韓有聲書市場同樣急起直追。

反觀台灣,有聲書發展還在元年時期,好消息是,出版社、相關平台都動了起來,蓄勢待發。去年國內多數出版社對於推動有聲書還顯得有些保守,今年明顯積極許多,包括時報、聯經、城邦集團、皇冠、讀書共和國⋯等大型出版社,全都積極投入,一方面是疫情衝擊,一方面也是因應數位浪潮來襲不得不拓展多元觸角。

以聯經為例,聯經2019年最先是透過版權代理商將高陽系列、張貴興等作家書籍的有聲版權,授權給國際有聲書業者清湖集團(True Lake),讓他們製作有聲書,主要以廣播劇形式為主。去年開始,聯經開始自製有聲書,另外也與國內平台合作錄製有聲書。

電子書與有聲內容平台也開始將有聲書納入服務選項。先是「讀墨電子書(Readmoo)」平台在2019年第四季推出有聲書服務,接著日本樂天旗下「Kobo」電子書平台也進軍台灣有聲書市場,中華電信子公司智趣王數位科技公司2020年6月正式推出有聲內容平台「 i 聽聽」;2021年1月,「鏡好聽」聲音平台宣布開台,其他還包括「一刻鯨選」、「自慢塾」、「一號課堂」、「孜孜線上聽」、「遍路文化」⋯⋯等平台,都可以購買有聲書,且成長趨勢相當明顯。

「 i 聽聽」平台自今年本土疫情爆發以來,有聲書的點閱率就較之前成長3成。「鏡好聽」截至八月底為止,平台有聲書閱讀累計時間已經達30萬分鐘,預計全年上看50萬分鐘。「遍路文化」有聲出版平台,今年第二季有聲書銷售成長也比第一季增加6成,更是去年了2倍之多。「讀墨電子書」2021年有聲書網頁瀏覽率更較去年成長80%,銷售本數成長40%,銷售金額成長60%,且因為出版社今年更積極投入有聲書,2020年「讀墨電子書」全站僅有400本有聲書,2021年已經來到1,000本左右。

台灣有聲書發展尚在元年時期,但根據讀墨電子平台2020年底公佈的報告,收聽有聲書的民眾確實正在成長中。(讀墨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全台最大網路書店「博客來」已經預告將於2021年第四季推出有聲書服務,搶攻有聲內容市場,許多出版社認為,這將是驅動台灣有聲書發展的重要指標。

「博客來」文化事業部電子書Team經理杜孟平強調,國內有聲書數量雖然還不夠多,但目前閱讀形式確實在改變,加上觀察國外有聲書發展趨勢,「博客來」認為是時候進入有聲書市場,創造閱讀無所不在的服務模式。杜孟平:『(原音)目前來看,我會認為供給、供貨的狀況已經到可以跟讀者溝通了,包括因為這段時間因為外部的關係,這段需求本來就在成長當中,所以當博客來進入這個市場,落在產品溝通的時候,我們當然希望透過消費者或讀者的心聲,回頭透過這些閱讀線索,讓出版社能夠第一時間更清楚掌握外部讀者趨勢,然後快速再推更適合讀者的產品,再來推出市面,再去進行下一步更大的閱讀需求出來。』

數量、品項不足  有聲書發展受限

不過,相較於有聲書在歐美以及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出版社的獲利管道,台灣的有聲書產製量嚴重不足,反而是知識類或生活類的錄音課程不少。

目前台灣製作有聲書主要包含兩種模式,一種是出版社自製,並打造自己的專屬錄音室;另一種是透過與平台合作,由平台找適合的配音員或朗讀者錄製,後期再進行分潤。閱聽眾則以「線上訂閱」或「單次下載」為主,例如「i聽聽」力推台灣人最習慣的吃到飽付費機制,其他平台則採取會員制或是單次購買。在定價上,單本價格大多都比照紙本書或略高於紙本書。

但比起目前全球最大的有聲書平台亞馬遜旗下Audible,書種多達20 萬種,根據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粗略估計,目前國內有聲書總數量連3千本都還不到。供給不足,自然無法提供消費者多元選擇,需求就很難創造出來。

國內出版社也有怨言,光是自製一本真人錄製的有聲書,從選擇什麼類型作品適合做有聲書,到尋找適合配音員,再到租錄音室錄音以及後製等,所有工序相當繁複,所耗費的人力、時間、金錢成本都相當高,在看不到明確回本狀況下,出版社在產製有聲書上,自然得再三思量,這也是國內目前有聲書數量與品項仍相當有限的主要原因。


出版社錄製真人有聲書,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耗費的人力、時間、金錢成本相當高。(江昭倫攝)

聯經數位出版中心經理趙鈺芬就坦言,因為有聲書製作成本高,他們一年能做的數量真的很有限,她透露今年聯經要啟動旗下重磅經典書《千江有水千江月》有聲書製作,為做好口碑,預計投入成本將可能高達30萬元,從文本討論到要錄製什麼樣形式的有聲書,多人錄製還是單人錄製,都還在思考研究,工程浩大。

台灣出版市場翻譯書為大宗   版權取得有困難

也因為有聲書製作成本高,選品時自然會希望以暢銷書為主,但台灣出版銷售向來以國外翻譯書為最大宗,出版社是否願意花錢買國外翻譯書的有聲書版權,是一個問題,國外對於有聲書的授權也相當嚴格,逐字朗讀或做不同程度改編,價碼差異很大,對於銷售方式也有諸多限制。也有像一些日本出版社,認為台灣有聲書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不願意輕易授權,加上國內出版社取得本土作者授權同意製作有聲書,並沒有想像中容易,這些都是導致台灣有聲書發展受限的原因。

「鏡好聽」總監徐淑卿:『我們現在都希望有非常多有聲書的產品,可是我們是有侷限的,因為台灣事實上比較多出版品是翻譯書,可是翻譯書要再拿有聲書版權,有些出版社不願意,所以我們現在在錄製的時候裡面,比較多偏重其實還是本土創作,這也就是說,台灣的有聲書聽眾就喜歡本土創作嗎?也不是,而是現在我們能拿到版權就有限,如果我今天自己是出版社,我當然就會考慮我拿這個版權的時候,三個要不要都拿?就我們出版社不願意,你不要說有聲書,有些出版社連電子書都不想拿,這些東西都會限制到台灣有聲書的發展。』 

台灣有聲書品項與數量都還不夠多元,一部分原因在台灣出版市場已翻譯書為最大宗,但出版社是否願意取得翻譯書的有聲版權是個問題。(江昭倫攝)

儘管成本高,不過還是有出版社看好台灣有聲書發展潛力。從漫遊者文化獨立出來的相關企業「遍路文化」,就是公認國內最積極投入有聲書製作的有聲出版社,他們主要以國外翻譯書為主,也不吝於將經驗與其他出版社分享,希望帶動更多人投入有聲書市場。

「遍路文化」執行長吳巧亮指出,他們最初錄製一本十萬字小說的有聲書,至少要新台幣10萬元,後來出版社建置了自己的錄音室,成本就能壓至6、7萬。如果是十萬字以內的書,3、5萬就能做好一本有聲書,一年就有機會回本。「遍路文化」目前政策是一個月推出一本有聲書,第四季開始則希望能一個月推出兩本有聲書,加速產量。

在吳巧亮看來,未來有聲書有機會和電子書一樣,市佔率達到5%,未來達到10%至15%,也不是不可能。目前台灣最暢銷的有聲書《莫斯科紳士》,就是由「遍路文化」出版,吳巧亮透露,《莫斯科紳士》單本有聲書定價499元,只要賣140本就回本了,即便上架其他平台抽成一半,要賣出300本才能回本,但實際上並不難,因為紙本書原來就是暢銷書。吳巧亮笑說,截至目前為止,《莫斯科紳士》有聲書銷售已經達1,500本,現在可以說每賣一本就賺一本。

吳巧亮:『選品選得好的話,我覺得像我們《莫斯科紳士》,將近佔了有聲書整體的快要2成喔,它單一本喔,它那一本銷售就很可觀,然後我們現在就是完全賣一本賺一本,因為其實後面完全不需要成本,只要上架等等的,不像紙書,還要印啊,還要物流啊,所以我覺得只要門檻過了,是一個很好的選品,一開始的製作成本一過之後,後面的成長⋯⋯就後面的曲線是直線飆升的啦,所以我覺得只要你選品選對,在一開始你還不太確定要不要投資做一間小的錄音室的話,或投資那些設備的話,一開始的選品就會相對重要。』

遍路文化是國內最積極投入製作有聲書的有聲出版公司,執行長吳巧亮也很樂於和同業分享經驗,鼓勵出版界一起投入有聲書市場。(Openbook提供,秦大悲拍攝)

解決供需問題 平台扮演點火角色

除了出版社的努力,要解決有聲書供給不足問題,平台更是刺激有聲書市場快速成長的最大助力。 

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賴洋助與「讀墨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不約而同指出,以台灣的出版環境來看,有聲書是否有機會超越電子書的市佔率,還需要觀望,但有聲書發展速度確實會比過去推動電子書發展來得更快,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台灣已經有了電子書平台或網路書店平台,這些平台的會員基礎都是有聲書潛在讀者,因此透過平台推動有聲書服務,相信可以更快帶動台灣有聲書發展。

如「鏡好聽」、「 i 聽聽」⋯等平台,就提供出版社一條龍的有聲書製作服務,只要出版社願意授權有聲書版權,這些平台就能接手所有錄製工程,再採取分潤模式分給出版社數位版稅,滿足用戶對於不同類型有聲書的需求。

「鏡好聽」有聲平台成立於2021年1月,積極搶攻聲音內容市場,甚至還培訓一批錄音室主播。(鏡好聽提供)

「 i 聽聽」甚至在提供出版社多元的聲音演員選項中,將TTS文字轉語音的AI智慧語音選項都包含在內。智趣王數位科技公司產品企劃部總監陳怡君:『我們這邊提供多於轉播主播服務,從專家學者到專業配音員、到名人、到素人、到TTS,都是我們媒合的,所以我們拿到一本書之後,我們會去評估説,這本書合適的聲音是什麼,幫他們做媒合動作,我們會幫他們去做試音,交由出版社決定後,我們才會決定去做錄音工作,這個過程出版社不用再付我們任何一毛錢,然後他們接下來只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關,看這個聲音是不是喜歡。』

陳怡君指出,TTS智慧語音合成可以在10秒內就完成一本有聲書,他們會先將取得授權的內容做比較好的編輯整理與分段,再進行轉檔,配上襯樂,儘管無法和真人朗讀相比,但因為有TTS技術的協助,對於以吃到飽服務為主的「 i 聽聽」來說,就能滿足用戶聽書的多元選擇,且現在智慧語音合成技術越來越接近真人的口吻,陳怡君透露,「 i 聽聽」平台上的用戶對於「智慧語音」型的有聲書,反應還不錯,未來點閱率高的「智慧語音」有聲書,他們也考慮找真人來錄製,相信也會受到歡迎。

中華電信子公司所成立的「i聽聽」有聲平台,不只提供真人錄製的有聲書內容,也提供智慧語音錄製的有聲書選擇,豐富用戶的選擇。(擷取自i聽聽網頁)

對於利用語音合成技術製作有聲書,國內出版界各有不同立場,有人贊成,認為只要取得版權,效果又能接近真人口吻,還能降低有聲書製作成本,迅速增加有聲書種類數目,有何不可。Google就正在與美國、英國出版商合作,希望開發能將更多書籍轉為有聲書的軟體,搶佔有聲書市場。

然而也有人不以為然,「鏡好聽」總監徐淑卿指出,「鏡好聽」堅持錄製品質,更培訓一批有聲書主播,是因為他們認為一本書經過人的聲音朗讀,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藝術品,也唯有拉高標準製作有聲書,才能說服消費者花錢買有聲書的價值。

不論喜歡不喜歡,相關研究其實已經在進行,工研院資通所技術組組長郭志忠透露,國際語音合成領域一直在做語音合成的聽測實驗,從2012年開始,更以有聲書作為挑戰主題,希望實現這樣的夢想。不過在他看來,即使技術成熟,關鍵仍在有聲著作權取得,且用於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特別族群語言,更有意義。

除了協助增加有聲書數量產製,也有平台也想盡辦法拓展不同市場,如「一刻鯨選」就與擁有全台最多有聲資源的國立台灣圖書館合作,提供國台圖有聲書與有聲內容借閱,協助出版社將有聲書拓展到圖書館市場,對於有聲書的行銷與推廣也有所幫助。國立台灣圖書館採訪編目組主任周淑惠透露,過去圖書館有聲資源主要提供視障者服務,現在有聲書走向商業化,考量長者與一般大眾同樣也有聽書需求,圖書館樂於和有聲書平台合作,也希望與各平台討論,什麼樣的採購模式對彼此最有利。

不過,周淑惠特別提到,目前圖書館還是必須花兩筆預算向平台採購,原因是現階段商業平台並沒有無障礙模式,視障者使用有障礙,若商業平台都能落實無障礙網頁操作模式,他們其實更樂見平台提供視障者購買有聲書服務,畢竟視障者並非買不起有聲書,且比起一般人,有聲讀物對他們而言是「當須品」,平台不該錯過這樣的目標族群。

一個產業要形成,供需必須要平衡,台灣現階段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尚缺東風,即使看好有聲書是未來趨勢,但出版社與平台仍在摸索各種可能性與商業模式,且投入的力道還不夠大,許多環節還亟待打通與克服,唯有供給與需求都到位,台灣有聲書市場才能真正開展開來!

(文策院X央廣共同策劃專題)

延伸閱讀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