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製造業生產成本嚴重飆高卻無法轉嫁 專家:中國經濟進入痛苦過程

  • 時間:2021-10-15 12:43
  • 新聞引據:採訪、美國之音
  • 撰稿編輯:陳文蔚
製造業生產成本嚴重飆高卻無法轉嫁 專家:中國經濟進入痛苦過程
煤炭價格高漲導致中國缺煤發電而大規模限電,加上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讓中國生產者物價創下紀錄,但廠商生產成本卻難以反應到消費端。圖為張北電網計畫。(AFP)

中國14日公布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創下史上最大漲幅,但對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兩者之間差距擴大至10個百分點,代表工廠生產產品價格並未大幅反映在終端消費當中。對此,分析師認為,中國這種混合通膨的情況將為國家貨幣政策帶來兩難局面,經濟正進入痛苦過程。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示警,這樣的「剪刀差」擴大,企業變成夾心餅乾,撐不下去的中小企業會率先倒閉。

中國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9月份年增達10.7%,為有統計以來的最大漲幅,同時從發布數據顯示,中國40個產業領域中有36個在9月份出現價格上漲,其中煤炭價格更飆漲了74.9%,遠超過57.1%的漲幅。而同時公布的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僅增加0.7%,不但增幅比8月還低,也遠低於路透社調查的0.9%。

《美國之音》報導,生產者物價指數飆漲的原因在於中國電力供應緊張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幾個月來的漲價,但因訂單疲弱,中國商家一直不願把生產成本轉嫁給地方消費者,而另一方面,也因服飾和家用電器產品需求減弱,食品價格回穩,讓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處於低水準。

終端需求疲弱讓廠商不敢轉嫁成本

而謝金河則比較幾乎同時公布的美國物價指數指出,美國的9月PPI為8.6%,CPI為5.4%,PPI與CPI之間的剪刀差(PPI減去CPI)為3.2個百分點,但對照中國的剪刀差則高達10個百分點。謝金河在臉書貼文指出,這背後凸顯了供應鏈惡化與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

而對於中國PPI與CPI的嚴重背離,中國交通銀行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中國的混合通膨情況為國家的貨幣管理部門構成了兩難局面,因為一方面國內需求相對疲軟,某種程度上必須讓需求復甦獲得支撐,但創紀錄的生產物價卻又限制了支持的空間。

反應能力差的中國中小企業恐先倒閉

而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資深經濟學家周浩(Zhou Hao)則認為,供應鏈的瓶頸繼續存在,需求疲弱導致廠家無法將價格轉嫁,這是中國經濟必須經歷的一個痛苦的過程。

謝金河也示警,美國和中國的剪刀差數字差異,也代表製造業轉嫁成本的能力大不相同。中國的剪刀差惡化,背後代表的是中央強力控管消費者物價,CPI僅0.7%乍看之下通膨沒有發生,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剪刀差10是個可怕的數字,代表生產者買進高價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終端產品不能漲價,企業變成夾心餅乾,沒有能力反應成本的中小企業會率先倒閉,這是中國未來面臨的嚴峻挑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