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通往CPTPP之路》陳文甲:搭配美日緊密同盟 現在是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新契機

  • 時間:2021-11-26 15:1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通往CPTPP之路》陳文甲:搭配美日緊密同盟 現在是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新契機
陳文甲教授認為美日同盟深化將有助於台灣加入區域國際組織。圖為中央廣播電台與台灣日本研究院、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和邱志偉26日舉辦「2022科技與經濟立國:科技、供應鏈與CPTPP」座談會,探討台灣加入CPTTP的策略與影響。(台灣日本研究院提供)

美國新的印太區域經濟架構

美國總統拜登10月27日在線上東亞峰會指出,美國將開始與印太夥伴就建立一個「印太區域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展開「供應鏈彈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促進貿易、數位經濟和技術的標準、去碳化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工作標準與其他有共同利益領域的會談;嗣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M. Raimondo)在18日訪問日本、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後的電話記者會表示,針對拜登總統的「印太經濟架構」做出進一步的說明,除表態不會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將是另起爐灶在印太地區建構一個全新經濟架構,該架構將有別於傳統以「自由貿易協定」(FTA)為核心的區域經貿組織,而是包括「供應鏈韌性」、半導體、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隱私權及科技標準等領域,並以戰略方式協調供應鏈投資佈局等議題。如此架構導入了拜登政權在印太區域戰略所缺乏的經濟安保要素。如此意味著,美國刻正籌組「兼俱區域安全暨經濟」的全面進步印太戰略架構,就在戰略清晰直指「鞏固印太主導地位,全面遏制中國挑戰」。

美日建構全面性的外交與經濟安保同盟

在美國宣布「印太區域經濟架構」之前,日本岸田政權早在10月8日所發表「首次施政方針演說」施政大綱中,也提出要制定經濟安保相關法案(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將於明年初提出「經濟安全保障推動法案」,包括「供應鏈韌性」、「維持基礎建設功能」、「專利非公開化」及「確保技術基礎」等4大重點,並針對「半導體的確保」、「機密情報的保護」及「防止技術外流」等攸關經濟安保的國內體制做好準備),以構建強韌的供應鏈。

如此「驚人的相似」,顯示美日不約而同提出「經濟安保」構想及其核心內容的「供應鏈韌性」,凸顯出強烈的政治動機與目的,即是隨著美中博弈的白熱化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美日為避免大量生產網絡與中國相關的安全風險,所以設法將半導體及電信等重要產業鏈轉移到印太區域無安全威脅的國家,使其能更廣泛的與中國脫鉤,進而共同遏制中國威脅性的政經發展。

因此,顯見日本岸田政權將走更堅定的「美日同盟」路線,在外交安保工作上,致力修改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長期指標「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在經濟安保工作上,建構經濟安全保障推動法案;如此外交與經濟安保上,在堅實的美日同盟基礎下,持續配合美國以「結盟、經濟、軍事」等手段對中國進行「圍堵與遏制」

拜登政權強化印太戰略遏制中國

對美國而言,誠如今年3月3日拜登總統發表任內首份「暫定版國家安全戰略指導」(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中所指出的「中國是唯一能挑戰國際社會體制的競爭對手,應對中國脅迫、人權問題和不公平貿易行為,如果美國的利益和價值遭到中國直接威脅,必要時會響應挑戰」的「反制中國挑戰」政策指導,以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日上任後的首場大型演說指出,依照「暫定版國家安全戰略指導」的政策精神,提出包括「應對中國挑戰」、「重建盟友」、「確保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等外交優先政策。於是拜登政權遂以「聯合盟友、反制中國」的外交安保政策,連結「美日同盟」(Japan-US Alliance)、「四方安全對話」(Quad)、七國集團峰會(G7)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NATO)等,加大力度以多邊形式,先行以聯合盟友半年來舉行11場重要的多國聯合軍演劍指中國;嗣後透過此區域安全暨經濟架構,促進美國與印太地區更加緊密的鏈結,以「結盟、軍事、經濟」全方位的高壓手段遏制中國,以維持主宰印太區域的地位,體現印太戰略之目的。

岸田政權更加堅定美日同盟體系

對日本而言,長期以來在美中之間始終保持一個平衡空間,那就是妥採「維持美日同盟,不與中國交惡」,以及「經貿歸經貿,安保歸安保」的戰略平衡路線,如此既能「安保緊靠美國」,也能「經貿依靠中國」。然而隨著中國的霸權威脅到日本的國家安全與利益,加上中國面臨的政治和經濟外部環境迅速惡化,對於美國刻正朝「區域安全暨經濟架構」全面發展後,日本當然樂意緊隨配合,必然會以既有的「美日安全同盟」及主導「CPTPP」運作權力的基盤上,在經濟層面與美國緊密合作。如此在美日一旦建構全面性的外交與經濟安保同盟後,日本在既有「安保緊靠美國」的基礎上,原先的「經貿依靠中國」亦將改弦易轍為「經貿亦要依靠美國」,甚而策動與改變東協等印太國家當前的「經貿依靠中國」政策,使得美日的印太戰略日後更形鞏固,戰力亦隨之更為全面與強大。

中國面對美日的全面遏制只能徒呼負負

鑒於美國現在以「結盟、軍事、經濟」等手段「控制」全球的政經局勢,所以中國面對美日同盟刻正建構「區域安全暨經濟全面架構」,勢必將嚴重衝擊其在印太區域的「一帶一路」戰略布局與政經影響力;所以中國面對美日同盟的強力「圍堵與遏制」,既無力干涉與反制,只能「徒呼負負」,無奈地重彈的外交辭令:「不要用冷戰時期的眼光看待當今國際格局,所有針對中國的理由都是無稽之談;中國的崛起於世界有利,中國無意與美國對抗,更無意圖在世界搞霸權」的示弱回應。

台灣因應美日「區域安全暨經濟全面架構」的作為

台灣因應美日同盟建構「區域安全暨經濟全面架構」新契機的當前,應該善用「科技價值」、「地緣價值」、「民主價值」及等三大優勢與之同在,尤其就「科技價值」而言,在2020年全球半導體供應國的市占率來看,美國位居第一為42.9%,台灣位居第二為19.7%,而台灣半導體業中的晶圓代工、半導體封測市佔率則分別已超過七成、五成以上,確實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可堅定地與美日站在一線,同時在美國掌握了半導體的關鍵技術專利及資本,日本掌握了關鍵材料,而台灣理所當然就是美日「印太區域經濟架構」及「供應鏈韌性」不可或缺的要角。

所以,台灣必須要發揮其在美日印太戰略中的科技地緣民主等三大價值,以及對中國有著重大政經影響力的作用,如此就能與美日作成相互間的緊密鏈結,擴大日美台的科技產業、軍事安全及民主法治等多面向的交流合作,進而洽簽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以及台日「自由貿易協定」(FTA),嗣後爭取美日的支持加入「印太區域經濟架構」與「CPTPP」,此乃台灣面對「印太區域經濟架構」即將籌組的因應之道。值此新契機,當局當可持續借重「台日科技合作推動計畫辦公室」的優質二軌平台,運用其專業科技政策調研能力,研擬台美日產官學研間的合作策略與連攜模式,並協助官方推動台美日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延伸閱讀

通往CPTPP之路系列報導

作者》陳文甲 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副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