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公投評評理/核四公投是終局之戰或無限迴圈?

  • 時間:2021-12-16 17:4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公投評評理/核四公投是終局之戰或無限迴圈?
核四興建20多年起起停停,至今無法發電,且談到安全性、核廢料處理也經常引起激烈攻防,2014年核四封存以來,陸續出現以核養綠、重啟核四公投挑戰,顯見正反雙方誰也不服誰。(圖:維基百科)

四大公投18日投票在即,其中,重啟核四一題形同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期中考。事實上,核四興建20多年起起停停,至今無法發電,且談到安全性、核廢料處理也經常引起激烈攻防,2014年核四封存以來,陸續出現以核養綠、重啟核四公投挑戰,顯見正反雙方誰也不服誰。儘管學者預言不論此次重啟核四公投結果為何,都可能有人要「上訴」,但核四已花了3千多億納稅錢,加上2050淨零碳排目標在前,台灣能源政策都須趕緊定錨,不容反覆,核四如何進入終局之戰,亦或困在無限迴圈中,端看全台2千3百萬人的集體智慧。

命運多舛 核四建建停停 前途未決

核四規劃於1980年代,歷經地方民意反對、車諾比核災引爆反核聲浪、立法院凍結預算再解凍,1999年3月原能會才核發建廠執照,正式動工,然而2000年政黨輪替,首度拿下政權的民進黨政府宣布停建核四,自此進入多次建建停停的輪迴。

直至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福島核災,激起台灣人民對核能強烈不信任,2014年,馬政府宣布核四1號機封存,2號機停工,2015年核四正式進入封存,而到了民進黨政府2016年重拾政權後推動2025非核家園目標,2018年起,台電陸續將核四燃料棒分批運回美國原廠,核四看似已經「沒戲唱」,但其實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及今年的重啟核四公投,都在在顯示核四廠的命運仍懸而未決。

安全性、核廢處理雙方各說各話 民眾霧裡看花

從1980年代的先進規劃淪落至2021年都還未能發電,核四命運多舛,主要面臨安全性以及核廢料處理兩大難題,無法獲得全台灣人民信任有關。在此次公投當中,都可以看到正反雙方卯足全力列出科學證據奮力說明,為的就是希望爭取社會支持。

然而核四議題涉及核安、地質等跨領域科學,對民眾來說,雙方科學論述很可能都是有聽沒有懂,甚至難辨其真偽,還有民眾認為,人民要的是不缺電以及合理電價,能源政策茲事體大,政府應勇敢執行該做的事,核四不適合訴諸公投。梁先生說:『(原音)他們在論述的內容,對一般民眾來講,其實距離都會有一點遠,核四他已經蓋了這麼久、吵了這麼久,這個公投來講他已經比較像是一個政治問題,如果說我們現在有更新的,我們能夠被說服說有更安全的處理方式,當然會覺得說核四或者核電再繼續執行是OK的,他自然應該去執行,而不是訴諸於公投,讓大家去決定說這個東西要不要繼續執行。』

核四公投不論結果 恐難進入終局之戰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後,政府依照公投結果,廢除電業法有關2025非核家園的條文,並強調核電不延役、不重啟,政策方向沒有改變,這番言論引起公投發起方不滿,此次捲土重來直接發起重啟核四公投。

儘管核四看似將有最終結果,但前國發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按照核四數十年來反覆的命運來看,並不看好公投會讓核四就此邁入終局之戰,因為台灣擁核、反核勢力相當,端看當下時空環境的條件為何,來決定何者會暫居上風。他說:『(原音)從經濟的效益說他(核四)都是奇怪的決策,現在就是非常政治化,民眾對於真正的技術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我覺得不樂觀,即使公投有什麼結論,恐怕還是會有人翻案。』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則強調,每一種能源都有其優點與缺點,加上台灣缺乏天然資源,能源無法自足,人民應做整體考量,審慎評估後再做投票,而政府也應盡到責任,告訴民眾當核四公投通過與不通過,台灣能源政策在面對供電穩定、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時要怎麼調整、怎麼走,讓社會公評。

面對懸而未決的核四,看在民眾眼裡,核四除了已經花掉超過新台幣3千億元的納稅人血汗錢,且即便封存在那,每年還是得編列上億元的維護經費,一年年的封存下去,不知道還要花納稅人多少錢?另一方面,核四涉及台灣能源安全、穩定供電、核安、核廢處理等多面向,加上台灣已承諾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需趕緊規劃相關路徑圖,也就是說,能源政策正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無法再承受更多反反覆覆。

此次核四公投的結果將揭露當前多數台灣人對核四去留的看法,然而公投效力僅有2年,核四最終命運如何定錨,尚需要政府及全台灣人的集體智慧,否則只會陷入一再重演的無限迴圈。

 延伸閱讀 

【公投評評理】

相關留言

4大公投案沒過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