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北京冬奧爭議掀韓輿論不滿 反中情緒成南韓大選新變數

  • 時間:2022-02-11 19:37
  • 新聞引據:採訪、Korea Times、BBC、中央日報
  • 撰稿編輯:張雅涵
北京冬奧爭議掀韓輿論不滿 反中情緒成南韓大選新變數
南韓總統大選候選人─左起為執政黨「共同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的李在明(Lee Jae-myung)、「國民之黨」(People's Party)的安哲秀(Ahn Cheol-soo)、以及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People Power Party)的尹錫悅(Yoon Suk-yeol)。(合成圖)

在南韓總統大選登場倒數一個月之際,北京冬奧衍生的爭議事件引發南韓民眾群情激憤。專家認為,這波爭議不是特例,南韓人民日積月累的反中情緒已到達臨界點,也使「中國因素」成為本屆大選焦點。

反中情緒升高 對中國立場成總統大選焦點

南韓總統大選將在3月登場,而就在大選倒數之際,北京冬奧接連的爭議決定讓南韓輿論沸騰,點燃新一波反中情緒。南韓媒體關注,在兩位主要候選人-代表執政黨共同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參選的李在明,以及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People Power Part)候選人尹錫悅,目前支持率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對中國的立場可能成為決定誰能入主青瓦台的新變數。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最近南韓反中情緒升高,起因是在2月4日的冬奧開幕式中傳遞五星旗的環節,一名女性表演者身著白色搭配淺粉色的韓服。北京則認為,這是代表境內少數民族朝鮮族的傳統服裝。但是,這仍引發南韓輿論和政界不滿,認為北京挪用了南韓的「國服」韓服,作為「民族服裝」,等同把象徵南韓人身分認同的韓服納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在這項爭議延燒之際,北京冬奧又傳出判決不公爭議,南韓短道競速滑冰好手黃大憲和李俊瑞7日雙雙被判定在準決賽犯規,兩人分別拿下的第一、二名成績被取消,錯失了奪牌機會。在質疑聲中,地主隊中國選手最後包辦這項賽事的金銀牌。這更讓南韓網友怒不可遏,認為這項判決是在偏袒地主國中國。

接連的爭議尤其受到20多歲至30多歲的搖擺選民關注,南韓時報(Korea Times)報導,李在明和尹錫悅事後都積極表態,譴責他們所說,北京冬奧的「不公平」判斷,顯示出比政府更加強硬的對中立場,為的就是要吸引這些年輕選民的支持。

新仇舊恨交織 南韓反中情緒達臨界點

其實這並不是韓中之間第一次爆發關於文化或體育的爭議。南韓中央日報指出,事實上,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以及歷年中共的重大會議上,都會出現中國56個民族之一的朝鮮族身著傳統服飾的畫面;但是在過去,這並沒有引起什麼關注,如今卻引發輿論沸騰,顯示南韓的反中情緒已經到達臨界點。

中央日報分析指出,導致反中情緒在南韓出現的源頭,無疑是先前中國對美韓推進在南韓境內佈署薩德反飛彈系統(THAAD)的一系列經濟報復。一夕之間,南韓樂天集團在中國的上百家超市被迫關閉,國內的中國遊客全部消失,這讓南韓人首次見識到中國的霸道。

此外,中國近來大力宣揚其東北鄰國的許多食衣住文化是「起源中國」的論調,包括泡菜和韓服起源的爭論等等,已經引發南韓民眾強烈反感。

中國社科院前幾年並推出所謂的「東北工程」(全稱: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歷史研究計畫,把朝鮮半島的古代歷史納進中國邊疆歷史來研究,主要目的是在強化中國的民族主義。

這項計畫受到南韓學界和公眾抨擊,認為這是在扭曲、佔據他國歷史。在不滿情緒日積月累之下,許多南韓民眾因此質疑,這次北京冬奧的韓服事件是另一項占據其文化的「東北工程」。

文在寅友中 下任總統對中態度受矚

對於近來的爭議,南韓民眾和朝野都出現要求政府對中國「硬起來」的聲音;不過,文在寅政府採取一貫的低姿態,只說政府正密切關注相關爭議,使南韓人民大感不滿,就連代表執政黨角逐青瓦台的李在明也迅速發出聲明,譴責中國「不公平」干預奧運,以及要中國「不要覬覦(我們的)文化」,被認為意在減少執政黨過度親中形象的負面影響。

專家指出,目前的這股反中情緒可能對反對黨參選人尹錫悅有利。南韓長安大學政治學者朴昌煥(Park Chang-hwan,音譯)告訴南韓時報,「對於已經在競選活動中使用反中情緒的尹錫悅來說,這可能是贏得更多選民支持的好機會。」

在選戰中批評執政黨過度親中和親北韓的尹錫悅已表示,若他成為下任總統,將深化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並允許薩德系統部署。李在明則批評,尹錫悅是在操弄薩德議題,無視南韓與中國密切的經濟關係。

朴昌煥並指出,執政黨一直以來專注在「和中國保持好關係」,對於與中國發生、類似本次冬奧的爭議事件,文在寅政府發出的論調基本上相當謹慎、中性。他補充說,這種被認為避免惹怒中國的作法,事實上使南韓人民的反中情緒更加升高。

這股反中情緒仍未消退,將會如何左右南韓人民的投票意向,以及候選人是否會在選戰的最後時刻提出更多具體的對中策略,將密切受到關注。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