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缺蛋已變成消費者預期心理與政府政策效果的拔河

  • 時間:2022-02-15 08:4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缺蛋已變成消費者預期心理與政府政策效果的拔河
農曆年前禽流感疫情造成雞蛋供給不足,導致市面上出現蛋荒,考驗政府政策調整能力。 (Pixabay)

美國勞工部在本月11日公布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7.5%,我國主計總處同日也公布111年1月CPI較去年同期增加2.84%,其中,交通與食物類是物價上漲幅度最高的前二名消費類別,交通及通訊類漲 5.19%,食物類漲3.75%,交通類主要來自於油料費上漲16.77%,食物類中則以蛋類上漲15.62%最為顯著,雞蛋價格的變化也反映近期市場供不應求的現象。

一個商品商品市場會產生供不應求的現象可能原因來自於需求太多或供給太少,一般而言,除了農曆春節需求可能暫時性增加外,在無外在因素影響下,並不會造成雞蛋需求大幅提高,但是,近期禽流感疫情造成蛋雞死亡的問題當然會使得雞蛋的供給減少,造成雞蛋價格上漲與雞蛋市場的超額需求(缺蛋)。當媒體報導以缺蛋為題來報導時,將會進一步讓消費者形成蛋價上漲的預期心理,進而誘發消費者增加雞蛋的需求,使得雞蛋市場超額需求的問題更為嚴重。此時,政府推出的穩定市場供給的政策是否有效增加供給以及增加供給的蛋量能否滿因消費者預期誘發的額外需求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政策的有效性與消費者的預期心理

首先,就政府政策而言,政府目前提出獎勵蛋農生產蛋每台斤3元的獎勵金、蛋中雞代養費用每隻補助25元以及產地價格調高等措施來激勵供給,在其他條件不變下,這樣的措施當然可以適度減少雞蛋市場的供需缺口,也是短期的必要作法。當然,有現金的補助就可能會發生轉嫁的現象,即蛋農是否可以拿到3元獎勵金或部分會由蛋商所獲得,但是,不論轉嫁是否發生,生產的補貼回增加供給的誘因是確定的。目前雞蛋市場的問題主因在於供給不足,只要可以增加供給,則政府短期補貼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


彰化、雲林等雞蛋產地近期陸續出現雞隻禽流感疫情,大量雞隻遭撲殺,導致雞蛋產量銳減,市面上雞蛋供應更吃緊。(中央社/彰化縣政府提供)

其次,就消費者的預期心理而言,當消費者預期物價上漲時,短期需求大幅增加必然造成商品供不應求,衛生紙與米酒等商品都是過去消費者預期心理導致市場供不應求的實例。即使新鮮雞蛋與衛生紙或米酒等商品不同之處在於無法囤積,但是,短期的預期心理可能導致眾多消費者的雞蛋消費量倍數增加,只要預期心理所導致的雞蛋需求量大於政府政策的供給刺激效果,則供不應求的現象必然持續,這也是為何許多店家採取限購措施的原因。過去面臨口罩供不應求時,消費者也響應「我OK,你先領」的運動來減緩口罩供需缺口。

再者,除了上述供需的兩大因素外,雞蛋中間盤商對雞蛋供給的控制也被認為可能是原因之一,雖然同一產業鏈中的廠商規模大小不一可能導致上下游廠商間談判力或分享利潤比例不對等的問題,但是,雞蛋供應鏈的結構問題並非在近兩三個月才形成,加上雞蛋也非可以久放囤積的產品,因此,雞蛋盤商應非導致此次缺蛋的主因。

氣候變遷是未來農漁產品生產的最大挑戰

雞蛋市場或廣大的農漁產品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氣候變遷所產生的生產環境惡化,進而造成許多農漁產品產銷時常出現失衡的情況,例如,颱風減少使得許多農產品豐收,造成農產品價格過低;受到霧霾阻擋陽光照射下,淡水魚蝦的養殖環境也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存活率;在為了下維持產蛋率下,控制恆溫或溫度變化不能太大的蛋雞飼養環境讓蛋雞受到禽流感的威脅風險愈來愈大。因此,除了發展冷鏈技術來穩定供需與拓展海外市場外,在氣候變遷速度加劇的情況下,長期下,如何提升蛋農的飼養技術與優化飼養環境降低疫情的衝擊是政府未來急需努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

--每天仍缺2百萬顆雞蛋! 農委會祭2大補助衝刺產能
--華碩子公司亞旭的違規成本不應由社會承擔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