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拒譴責俄國侵烏 阻礙與歐洲關係再出發

  • 時間:2022-03-04 18:5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外交家雜誌、NYT
  • 撰稿編輯:張雅涵
中國拒譴責俄國侵烏 阻礙與歐洲關係再出發
中國與歐洲聯盟(EU)關係自2021年來持續緊張,原因包括相互祭出制裁以及立陶宛和台灣關係升溫。(AP/達志影像)

中國與歐洲聯盟(EU)關係自2021年來持續緊張,原因包括相互祭出制裁以及立陶宛和台灣關係升溫。而在目前烏克蘭面臨被中國親密盟友俄羅斯侵略的存亡危機下,雙邊關係的發展將面臨更多挑戰。

烏克蘭危機下 中國與歐洲關係持續緊張

中國原先計畫今年能解決兩大影響中歐關係發展的燙手山芋,其一是推進目前被凍結審查的中歐投資協議簽署,另一項則是跨越「立陶宛因素」。然而,北京在俄羅斯進犯烏克蘭後,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外媒認為,這將讓歐洲難以信賴北京,成為中歐雙邊關係再出發的障礙。

英文線上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在俄國持續對烏克蘭入侵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這項危機的立場,也應放在中歐關係的脈絡下檢視。

早在俄國揮軍入侵烏克蘭之前,中國與歐洲的關係已經面臨多項重大挑戰,若再新添挑戰只會讓歐洲更難以信任北京,任何想要改善雙邊關係的努力將更加困難。

中國與歐洲關係 1989年來最艱難

在去年,中國面臨自1989年以來,與歐洲最艱難的關係。其中因素包括因為新疆等人權議題而相互制裁,使得雙方關係下探新低,並導致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ment)在去年5月喊停中歐投資協議審查。

此外,立陶宛去年宣布,已退出中國主導的「17+1合作機制」,同時強化和台灣關係,大力歡迎台灣開設代表處,而跨越了北京的政治「紅線」,遭到中國施加貿易報復。但歐盟力挺立陶宛,認為北京的經濟脅迫已威脅到歐盟單一市場的完整性,因而在今年初上訴至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國置身事外 難獲中東歐國家信任

在俄國發動全面入侵後,歐盟和美國等盟友針對俄羅斯金融機構、企業和蒲亭以及俄國寡頭祭出制裁;此外,歐洲數十個國家,包括向來不向衝突地區運送武器的德國和芬蘭等國,都對基輔展開軍援,加強武裝烏克蘭以抵禦俄國侵略。

外交家指出,可以理解的是,近年來更加憂慮俄國擴張威脅的中歐和東歐國家,對莫斯科的侵略行徑展現出最強烈的譴責,並期待對克里姆林宮施加最嚴厲制裁。立陶宛總統甚至提議,俄國應被逐出「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組織。

而儘管中國並不願意看到俄烏戰爭爆發,其中原因包括這可能傷及它在全球的基礎建設計畫一帶一路倡議(BRI);但北京在烏克蘭遭入侵後沒有明確譴責俄羅斯,還反對西方對俄國施加制裁。此外,紐約時報2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官員曾在2月初向俄羅斯提出要求,等到北京冬奧落幕後再對烏克蘭發動攻擊;北京這些對烏克蘭危機的回應,在包括歐洲等全球地區受到質疑。

北京應對國際挑戰能力受質疑

「外交家」分析,中國一直聲稱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然而,面對一個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遭到武力侵略,北京卻冷眼旁觀,這顯然無法讓中歐和東歐的政府和民眾滿意。在這些國家,即使是最親俄國的政治人物也都紛紛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徑。

因此,如果今年有更多中歐和東歐國家宣布退出「17+1合作機制」,轉而深化與台灣的關係,北京不應感到驚訝。此外,歐洲領導人現在有理由懷疑,中國應對嚴峻國際挑戰的能力,以及其承諾的可信度。

中歐峰會4月登場 能否緩和緊張關係受矚

在蒲亭持續發動軍事攻擊之際,歐盟證實中歐峰會將在4月1日舉行,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3日在對歐洲議會的報告中並說,歐盟「正處於與中國關係的複雜階段,這是眾所皆知的事。」他並且提到,有跡象顯示,中國和俄國在烏克蘭危機中正成為「更緊密的結盟。」

不過,這項峰會的舉辦也顯示,在中歐雙邊關係越發緊張下,北京和布魯塞爾都有意願打開一條溝通管道。

路透社分析,預計這項峰會上將討論雙方先前相互施加的制裁措施,同時,很難不提到俄烏戰事。然而,這項峰會是否能促進中歐關係改善,將受到密切關注。

在當前的烏克蘭危機上,專家認為,若北京願意努力在終結俄國侵略上,扮演更大的角色,那麼它將可受惠於這場危機;若北京持續抱持著曖昧態度,那麼它在收獲俄羅斯堅實友誼的同時,將面臨歐洲回報以更多懷疑的眼光。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