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烏俄戰爭為伊核協議添變數 中國態度成關鍵因素

  • 時間:2022-04-19 09:0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烏俄戰爭為伊核協議添變數 中國態度成關鍵因素
烏俄戰爭讓原本多方皆有希望達到共識的核協議增添了許多變數。圖為伊朗納坦茲(Natanz)地下濃縮鈾工廠。 (網路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自去(2021)年1月上任後,全球戰略佈局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美國從歐巴馬時期的「轉向亞洲」、「亞洲再平衡」;川普時的「自由及開放的印太地區」,到拜登時提出「印太戰略」政策,讓各界認為世界中心已經由歐美、中東地區轉向亞洲;連帶著歐盟及歐洲主要國家紛紛提出類似的印太政策,更讓重心移轉的態勢更加明顯。

中東地區,在去年9月美國及相關盟國接連撤出阿富汗後,該地區勢力呈現越來越真空的狀態,中國、俄羅斯趁隙與中東國家結盟情況越趨頻繁,「聯合全面行動計畫(簡稱「伊核協議」)」是否在拜登政府重新加入、烏俄戰爭發生後、俄羅斯暫無力影響中東局勢,而由中國取代俄羅斯在此地區的地位,進而影響協議再度達成共識,這段時間勢必是關鍵時刻。

美國重返伊核協議 為撤軍阿富汗做彌補

2018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全面退出2015年時由美、英、法、德、中、俄,費時近二年與伊朗所簽署的「伊核協議」,隨即對伊朗展開個別經濟制裁,伊朗方面亦態度強硬無視制裁,持續濃縮核原料鈾,並鼓動旗下的革命衛隊轟炸美軍基地,雙方你來我往,緊張情勢升高。

拜登上台後,在去年4月重返伊核協議談判,務求在2022年底美國期中選舉前,能在中東外交上挽回撤軍阿富汗的失分,儘速談成協議;另一方面,為了在接下來國際戰略上好好專注於「印太戰略」的推動,不得不收拾川普時期所留下的伊核殘局,安撫並處理令歐美國家頭痛,且又握有大量石油的伊朗,好讓美國移轉戰略中心到印太,留下一個華麗的轉身。

如今,拜登支持度落到史上新低,美國更為了讓協議達成,可能對伊朗讓步,將革命衛隊從恐怖組織移除,這將讓美國民眾不滿,也讓共和黨有機可乘,依目前情況,伊核協議估計得要到期中選舉後才可能有下文。

烏俄戰爭恐讓伊朗喊價談判條件 伊核協議短期內再度擱淺

歷經超過十個月、八輪的談判過程中,美伊雙方好不容易將立場拉近,美國、歐盟及伊朗都曾表示伊核會談已接近完成,只待臨門一腳。但2月24日爆發的烏俄戰爭,卻讓原本多方皆有希望達到共識的協議變了調,更增添了許多變數。

對於美歐國家來說,擺脫對於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和尋找替代能源,是長期以來皆在進行的事情;但卻無法在一時半刻間戒除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劇癮,歐洲每年消費約5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俄羅斯所供應的比例高達45%;供應給德國的天然氣更高達62%、奧地利70%、希臘96%、斯洛伐克84%;芬蘭和保加利亞更是100%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供應;加上歐盟所使用的天然鈾有20%以上從俄羅斯進口,對俄羅斯的能源高依賴不言而喻。如此情勢的演變,更讓伊朗展現足夠的重要性,而有對美歐喊價抬高協議條件的空間,畢竟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1570億桶,占世界總儲量近10%,占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儲量13%,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和加拿大,排名世界第四。因為烏俄戰爭,是否讓美歐為了平抑國際油價、打擊俄羅斯石油利益、以及對於石油的渴求,而對協議內容有所讓步?伊朗原油是否在美國多年制裁後,藉此機會重回國際能源市場,成為填補現今因制裁俄羅斯後填補石油缺口的選項?中國、俄羅斯的態度是否影響著伊朗持續對協議跳票的關鍵因素?

中國入主中東態勢明確 成為伊核協議談成的關鍵因素?

美國在去年9月全面撤兵阿富汗、移轉戰略重心到亞洲是不爭的事實。在這之前,中國便已積極與中東眾多國家展開雙邊互動與合作,強烈凸顯中國國力日益增強以及對於國際社會有足夠影響的自信心,繼承美國過往在中東地位的態勢極為明確;而調解伊朗、以色列間的矛盾,以及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在去年初所舉行的聯合海上軍演,顯示打好與伊朗的關係是中國目標之一;加上沙烏地阿拉伯亦曾表態在今後50年須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等宣示,等同做出倒向中國的選擇。

近期沙烏地阿拉伯考慮以人民幣向中國出售石油、以及俄羅斯與伊朗正開發SWIFT的替代方案,在值此烏俄戰爭之時,是否代表著中國很大程度取代美國在中東位置,和收割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在美歐敦促中國須對俄羅斯進行表態與抑制時,是否也需回過頭關注中國在伊核協議中的角色扮演呢?中國的國際角色變得更加重要,恐是各國無法忽略的事實。

延伸閱讀

--伊朗核協議陷僵局 美仍堅稱聖城部隊列恐怖名單
--維也納核子談判暫停 伊朗指責美國要負起責任
 

作者》許慧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