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現代包青天不是人?談人工智慧AI與司法正義

  • 時間:2022-08-03 19:0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吳寧康
現代包青天不是人?談人工智慧AI與司法正義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pexel圖庫)

人工智慧(AI)在全球刑事司法體系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法律思辨中借重這項技術已成為快速成長的趨勢。在馬來西亞的沙巴州(Sabah)和砂拉越州(Sarawak),法院正在測試以AI工具進行量刑建議,這是大馬全國試點的部分計畫。但也有律師對於人工智慧缺乏自由裁量權感到不安,認為AI無法和人類法官相提並論。

現代正義女神換不是人?

人工智慧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不但在科技產品和電腦運算上發揮作用,廣泛運用到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如今甚至跨足到刑事司法領域,從最初的法律小幫手升級成為現代法庭伸張正義的天平。在馬來西亞沙巴州和砂拉越州的法院,就採取了由國營企業─砂拉越資訊系統(Sarawak Information Systems)研發的AI軟體來提供量刑建議。

儘管在法庭上採用人工智慧仍處於試驗階段,但馬來西亞聯邦當局認為AI能提高審判的質量,在4月完成這項AI量刑工具的全國性試驗。政策智庫「國庫控股研究機構」(Khazanah Research Institute, KRI)表示,對沙巴和砂拉越的分析顯示,法官在三分之一的案例中遵循AI的量刑建議,這些判例全都涉及性侵或持有毒品的罪行。

AI鐵面無私更勝肉體凡身?

然而,由AI來扮演正義使者的角色並非沒有爭議。馬來西亞資深律師伊斯梅爾(Hamid Ismail)就對他所辯護的一名男性,在沙巴州法院人工智慧工具的協助下被判刑感到驚訝。他認為這項技術的使用並未經過適當的諮詢,而且大馬的刑事訴訟法典並未規定在法庭使用AI,他認為此舉違憲,對於在律師、法官和大眾完全理解之前就採用AI協助審判感到不安。

但是支持者主張,AI具有鐵面無私的特性,基於人工智慧的系統能使判決更加一致,並可快速且以較低成本清理掉積壓的案件,協助法律訴訟各方避免冗長、昂貴和壓力的訴訟。根據顧能公司(Gartner)去年的全球調查,有超過三分之一受訪的政府者表示,他們計劃增加對AI系統的投資,包括聊天機器人(chatbots)、臉部辨識、以及跨產業的資料探勘(Data Mining)。

全球司法體系AI流行風

事實上,AI在全球刑事司法體系的運用正在快速成長,從流行的DoNotPay聊天機器人律師─donotpay.com行動應用程式(app),到愛沙尼亞(Estonia)裁決小額索賠的機器人法官,以及加拿大的機器人調解員和中國法院的人工智慧法官都是。

儘管如此,批評人士警告,AI技術欠缺法官衡量個人情況、或適應社會習俗不斷演變的能力,有加劇並根深蒂固對少數族裔與邊緣化群體偏見的風險。律師伊斯梅爾說,法官在判決時不只要看案件的事實,還要考慮從輕量刑的因素,並使用他們的自由裁量權,但AI沒辦法這麼做。

馬來西亞人權律師費南德茲(Charles Hector Fernandez)表示,在考慮加重和減輕刑罰的因素時,都需要人類的頭腦。他說,「判刑也隨著時代變遷和輿論的轉變而變化。我們需要更多法官和檢察官來處理與日俱增的案件;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人類法官」。

電腦vs人腦再闢戰場

為了解決對AI軟體可能導致量刑偏見的擔憂,砂拉越資訊系統公司已從演算法中刪除了「種族」的變數。但「國庫控股研究機構」在2020年發表的報告中說,雖然這類措施很有價值,但它們並不能使系統變得完美,而且研發業者只使用2014-19年的數據來訓練演算法,這和全球致力使用的廣泛數據庫相比,似乎有些侷限。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教授切斯特曼(Simon Chesterman)認為,AI技術確實有可能提高刑事司法系統的效率,但它的合法性不只仰賴所做出裁決的準確性,還要取決於做出決定的方式。

本身參與政府AI計畫的切斯特曼表示,許多決定或許可以適當地交給機器,但一名法官不該把自由裁量權外包給不透明的演算法。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