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陳文甲專欄》當前美日同盟戰略需求托舉下的台日關係

  • 時間:2022-04-22 11: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陳文甲專欄》當前美日同盟戰略需求托舉下的台日關係
台灣處於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地緣脣齒相依,並具備能與民主價值理念相近的美日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安全的防衛能力,所以當前台灣就成為美日同盟劍指抗中的戰略據點。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台灣地位取決於美日同盟的戰略變化

戰後76年來,台灣的地緣政治地位隨著美日同盟對中國戰略變化而轉變。究其戰略發展可分四個階段的演變:第一個階段是冷戰時期,美日同盟的防衛重點為圍堵蘇聯與中國為首的共產勢力南侵,產生前期的「美日合縱台灣,對抗蘇聯與中國」局面;直至1969年中蘇兩國爆發「珍寶島事件」而關係交惡,肇生冷戰後期的「美日合縱中國,淡化台灣問題,一致對抗蘇聯」情況,因此引發台日於1972年斷交、日中同時建交,而美台於1979年斷交、美中同時建交。第二個階段是從冷戰結束到911恐攻事件,美日同盟的防衛重點為因應區域恐怖勢力的「周邊事態的處置」;第三階段是從911恐攻到川普政權,這階段美日同盟防衛重點為中國、北韓、俄羅斯及中東等多邊的「重要影響事態」;第四階段則是近年來美日同盟的「印太戰略」,藉以圍堵與遏制中國的霸權擴張,尤其是去年4月16日「美日高峰會」時突出「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嗣後以「美日同盟」為核心聯合盟國舉行十幾場大型聯合軍演,並鏈結「Quad」、「G7」、「NATO」、籌組「AUKUS」、提出「印太區域經濟架構」、公布拜登總統任內的第一份「印太戰略報告」及「2022年國防戰略」,在在顯示美日同盟刻正以「外交、軍事、經濟」等全面性的結盟手段遏制中國,以維持印太與台海區域安全。所以當前應該是美日同盟最親近台灣的時刻,當然是當前中國對台灣日益升高的武力威脅,以及台灣處於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地緣脣齒相依,並具備能與民主價值理念相近的美日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安全的防衛能力,所以當前台灣就成為美日同盟劍指抗中的戰略據點。

美日同盟刻正以「外交、軍事、經濟」等全面性的結盟手段遏制中國,以維持印太與台海區域安全。圖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今年初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視訊會議。(圖:拜登推特)

當前台日共同執行美國的抗中戰略

美國向來對地緣政治的掌控主要是採取「離岸制衡戰略」(Offshore Balancing Strategy),而台日關係發展近期特別緊密,當然是受到這個戰略的影響。隨著中國的霸權擴張,已經嚴重影響到美日同盟與印太區域的安全,加上俄烏戰爭使中俄兩國發展成更緊密的戰略協作關係後,美國當然希望日本在印太區域軍事、外交、安全等領域能夠承擔更大的責任,同時減輕美國在該區域投入;而日本的岸田政權為了國家安全與利益的需要,以及提高在印太區域的話語權,自然樂於也勇於投入力量與資源,傾全力推動美國對中國實施「離岸制衡戰略」,在印太戰略與俄烏戰爭中緊隨美國對中俄兩國的圍堵與牽制。

而台灣跟日本一樣,同處第一島鏈核心位置,肩負著美日同盟對中國的圍堵重責大任,所以台灣的地緣戰略位置也就格外的重要,因為對美日而言台灣是攸關印太安全與利益的最前哨,也是擔綱執行美日同盟戰略的重要夥伴。是以近年美國一直加強對台軍售,提高台灣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部分武器甚至具備攻擊到中國內陸的能力,如此台灣儼然與日本般成為執行美國抗中戰略的要角。

當前台日共同反制中國的霸權擴張

鑒於日本對中國長期以來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一方面既有對中國的政經需求:有如中國經貿的依賴、地緣接鄰的妥處、中國可管控朝鮮的威脅,日中建交50週年的壓力等現實利益;另一方面則是安全保障的考量:有如美日安保、中美博弈、兩岸關係、北方四島、朝鮮半島情勢、南海局勢等均牽動雙邊關係。所以日本深諳安全面與經濟面維繫著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始終妥採「維持美日同盟」又「不與中國交惡」的「戰略模糊」。直到去年2 月1日中國實施的海警法已嚴重危及東海、台海到南海的海上生命線,加上俄烏戰爭後中俄更為緊密的戰略協作關係,直面威脅到日本的北面、西面及南面的國土安全,日本當然會以「主權國安需要,聯美反制中國」,益加堅定的「隨美抗中」路線。

日本兩棲部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月15日首度舉行聯合空降攻擊作戰演習,深化雙方合作。(圖:美國海軍陸戰隊臉書)

而台灣面對著中國近年來一方面在大陸東南沿海布下重兵,且不時發布對台軍演消息,以實施軍事恫嚇與威懾;另方面加強以「灰色地帶」戰略壓迫台灣,企圖「武統」台灣;第三方面則透過台辦系統不斷強調「一國兩制、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國民待遇及各項惠台措施」方式來「和統」台灣。然而中國的「和戰」兩手策略不但未能讓台灣屈服,反而更加深全民的憂患意識與團結抗中的意志。所以台灣刻正強化台海軍事動態的整備,提升應對認知作戰能力,堅實的防空飛彈攔截系統,堅韌反封鎖能力與反登陸能力,落實「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防衛政策,並積極在國家總體防衛上取得主動權,獲得更多戰略機會與戰場優勢,堅決地以有形與無形的戰力緊密鏈結美日同盟共同對抗中國。

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大好機遇

隨著美日同盟對中國的遏制的白熱化,以及2月24日俄烏戰爭的開打,牽動著世界情勢走向將朝美日同盟與歐洲的「自由民主陣營」與中俄北韓的「極權專制陣營」的「對抗與緊張」勢頭發展,帶動著日中與日台關係的大變化。因為這場戰爭對印太地區來說,俄國藉以「一個俄國」入侵烏克蘭,未來中國也極有可能師法俄國今日的「一個俄國」藉口入侵烏克蘭,明日也如法泡製用「一個中國」的藉口,以武力片面改變台灣與日本釣魚台等西南諸島的主權現狀。當然引發日本的高度緊張,誠如首相岸田文雄於3月27日出席防衛大學校畢業典禮致詞,提到俄國入侵烏克蘭時特別指出:「根據事態發展,世界跟日本將迎接二次大戰後最大危機」,並強調「絕不容許印太發生片面改變現狀」。可見,日本面對國家重大安全問題時,必將謹守在美日同盟的架構下,只要美國軍事介入世界區域戰局,尤其是與其攸關重大區域安全的台海或東海戰事,日本一定會支援美國作戰,以實際軍事行動隨同美國對抗俄中兩國「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各種「事態嚴重」情事。此外,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4月12日投書「洛杉磯時報」,內容略以比較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的異同,分析美國對台政策的模糊立場已經過時,並呼籲美國在今日的時空環境下,應該改變對台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並表明防衛台灣決心。這是繼去年12月1日直言的:「『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等同於『美日同盟有事』」,又一次公開重申台灣與日本共享基本價值、積極聲援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呼籲全球重視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去年底安倍對台視訊演說強調台灣有事等於日美同盟有事,引起全世界媒體關注報導。(圖:圖:FB/@安倍晉三)

鑑於日本長期在對中國問題上都是以美日同盟的基礎上,靈活與中國進行「對抗中有對話、圍堵中有接觸」策略,並妥採既深化美日同盟且不與中國交惡的「戰略模糊」,以及台灣的官方立場的那一套「標準答案」:「日本對台灣的立場,如同1972年的日中聯合聲明,與台灣維持非政府間實務關係的立場並未改變」。如今,隨著印太戰略與俄烏戰爭的區域安全效應,日本未來在對中政策更加強硬,相對也是當前台日關係發展的大好機遇。

當前台日緊密關係的再堅實

當前台灣地位越發重要,當然是受到「戰略需求托舉」所造成,所以當前唯有台日緊密關係更加堅實,美日同盟與印太戰略的抗中力道才會更加強大。而究其當前台日緊密關係如何更加堅實,謹研提下揭三點建言:

(一) 建成台日的戰略夥伴關係

台日在積極「自助人助」的發展國力與建成戰略夥伴關係外,尤需隨時密注美中俄「外交、軍事、經濟」等多方「對抗、競爭、合作」的博弈變化,俾利及早因應。這正是台日兩國所謂在「現實主義理論」中,自從「拿破崙戰爭」、到「兩次的世界大戰」,以及「美蘇冷戰」的經驗,台日為追求「權力極大化」(攻勢現實主義)或「安全極大化」(守勢現實主義),而「自助互助」乃是兩國共生共榮的不二法則。

(二) 制訂台日制度化法案

台美之間有「台灣關係法」,而台日關係則沒有制度化法案作為政治關係的基礎,彼此的互動只能仰賴美國的授意、台日高層的善意及民間的情誼,關係上自然無法進一步深化與緊密。所以應可由台日地方議員重要的年度交流活動「台日交流高峰會」的平台,共同推動去年第7屆峰會的「神戶宣言」所揭櫫的:「儘速制訂『台日關係基本法』,以完善台日外交、安全保障政策,並可先從平常的防災合作做起,到緊急事態時可快速轉為防衛合作;或在未來在台日交往上,積極透過國會管道促成友台國會議員,比照美國提出並制定日本版的「台灣旅行法」,提升雙方實質性交流互動,將可促進兩國公部門的交流更加順暢。

(三)知日學者扮演台日交流的「二軌要角」

當前無論就美國戰略需要、地緣政治安全與科技產業依存等面向,台日關係的確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至於如何建構更為緊密的台日關係,除上揭兩點建言外,則需要知日學者有更多機會來扮演台日關係的「二軌要角」,協助推動台日官方或民間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作者》陳文甲 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