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淺論中共建政後通過七十年外交戰略達到的國家戰略目的(下)

  • 時間:2022-05-25 18: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淺論中共建政後通過七十年外交戰略達到的國家戰略目的(下)
習近平成為中國領導人後,企圖實現當年毛澤東沒能實現的夢想。圖為中共19大期間,民眾在天安門廣場周邊商家觀看政治人物的周邊商品。(資料照/中央社)
【編者按】作者為旅日中國學者李居廣,他以宏觀角度縱論中共建政後七十多年與美蘇(俄)關係的演變,在歷史長河中可見清晰脈絡,尤有洞見。由於文長近二萬字,為便於閱讀,故分上中下三篇刊出。

【導言】2018年以來美國川普政府與中國以爆發貿易戰為開端,使中美兩國關係開始走向全面對抗,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普丁政權發動了對烏克蘭戰爭之後,中俄兩國與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形成了對壘分明的兩大陣綫,2.0版的新冷戰拉開了序幕,中俄兩國又似乎走回到了1950年代初期的與西方世界對抗的結盟時代。

回顧中共建政以來,中國與美國、俄國兩國的三角關係走了一個曲折的歷史道路,而中國通過這70年來曲折的外交歷程,在這期間,中共利用冷戰期間美蘇兩大陣營的對抗和後冷戰時期全球化的浪潮,以自己的大國地位,成功地分階段地以「兩邊通吃」的手段,在國家層面實現了自晚清以來歷代中國為政者們夢寐以求的「富國強兵」之願望,對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做一個大概的歸納,同時也對未來的中國走向做個預測。


中共外交史第六階段:21世紀羽翼豐滿、戰狼外交威脅全球

自鄧小平1992年提出「韜光養晦」的外交方針之後,續任的兩位領導人,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沿襲了鄧小平的這個外交戰略方針。但是俗話説: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在中國國內如果繼續保持與西方主流世界的理念相對抗的社會制度,那麽在國際舞臺上,彼此之間的相互衝突遲早會爆發出來。我們都知道「韜光養晦」的這個含義,它的本意就是在羽翼尚未豐滿的時候,將野心包藏起來含而不露以迷惑外界,而一旦羽翼豐滿,則露出真正的面目。這句話既體現了中國古老文化的傳統思維,又體現了中共建政之後的長期戰略。毛澤東在1949年投靠蘇聯陣營,稱蘇聯為「老大哥」,而他自恃有了一定的資本之後,就不惜與蘇聯翻臉,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毛澤東對蘇聯采取的也是一種「韜光養晦」的策略。「韜光養晦」的要點是培養實力,最後以實力説話,這也是中共最信奉的真理。中國政府在中蘇對立時候,大駡蘇聯是霸權主義,而又聲稱自己永遠不會稱霸,這是因爲那個年代中國還沒有在國際舞臺稱霸的實力。實際上,即便是在中共自認實力不足的年代,也時不常「偶爾露崢嶸」。1979年鄧小平發動的對越戰爭、1996年江澤民發動的臺海危機、從2005年到2012年期間的胡溫時代,爆發的反日、反法、反韓的現代版義和團運動就暴露了「韜光養晦」的實質内涵。

到了習近平上臺之後,中國的國力已經上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空前規模,在他眼裏已經是「東升西降」了。成爲新領導人的習近平就不需要再繼續「韜光養晦」,於是有了「天降大任於斯」的使命感,要親自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企圖實現當年毛澤東沒能實現的夢想。他上臺之後,發動了一系列外交攻勢。對歐亞大陸,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試圖以經濟力量來影響亞洲西部和歐洲。對太平洋,他提出的與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美其名曰「太平洋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實際上要和美國在太平洋分庭抗禮。最近,所披露的中國與索羅門政府簽署的雙邊協議書中,寫明了中國要在那裏建設軍事基地,並向當地派遣軍隊以及警察。想要重複當年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本對美國的佈局。前些年,一位日本外交界人士對中國外交界人士表示說:你們今天似乎是在重複我們當年走過的錯誤道路。

在南海,公然踐踏自己簽署的國際海洋法公約,製造人工島礁並使之軍事化,企圖將國際水域的南海化爲自己的內海。説起南海爭端,中國一直堅稱所謂的「九段綫」。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發下來的地理課本突然被收回,理由是「犯了嚴重錯誤」。後來才知道,那本地理課本的封面上畫著中國版圖,它沒有標出南海的「九段綫」。我以前看中國官方的地圖,看到「九段綫」把自己的海疆畫到別國的眼皮子底下。就覺得這也未免太霸道了。照這個邏輯,其他國家也可以把自己的「九段綫」劃到中國的眼皮子底下。如果都是這樣,那麽這個世界秩序豈不亂了套?以前中國因爲實力不足,這個「九段綫」只是「紙上談兵」,而現在有了實力之後就開始付諸行動,因而引發南海的國際緊張局勢。

2017年川普政府執政之後,中美關係發生了逆轉。川普雖然是政治素人,但是直覺敏感,比起那些職業政客來説,更具有行動力。上臺之前,他對與中國的爭端最初僅僅限於貿易不平衡方面,最初他並沒有打算與中國全面交惡,甚至經常說習近平是他的好朋友。但是隨著與中國的交往,他看穿了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危險性之後,就毫不猶豫地將對華外交政策改弦更張,於是兩國關係開始走向惡化,以至於現任的拜登政府也不得不延續川普的對華外交政策。表面上看,由於川普的執政,導致了中美關係發生逆轉,但是我認爲這個惡果的種子早在1949年毛澤東發表了那篇《別了,司徒雷登》時就種下了,這是因爲中共從來沒有放棄與美國爲敵的長遠戰略目標,並妄圖稱霸世界野心所決定,川普不過將這層窗戶紙捅破了而已。2020年1月由於中國隱瞞疫情,導致了COVID-19的全球大爆發,重創了全球包括美國的經濟,使美國以及西方世界終於看清了中國的真面目。這使得亞太地區的日本、澳洲以及美國都將中國視爲假想敵,隨著以後持續升溫的臺海局勢,2.0版的太平洋戰爭爆發也絕非聳人聽聞。

中國與美國等西方世界的矛盾,説穿了就是雙方水火不容的社會體制的結構性矛盾,這也是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與英國之間就存在過的「鷄鴨對話」的鴻溝,這個「鷄鴨對話」的鴻溝經過了將近200年之後依然橫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最近中國與歐盟就烏克蘭危機舉行的對話,被歐盟外長怒駡為「與聾子對話」就是這個體現。

與中國和西方世界相比,中國和俄羅斯不存在著「鷄鴨對話」的困擾。今天的中俄關係是自1982年中蘇關係和緩以來最爲緊密的合作時期。今天的中俄兩國已經不再具有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共同價值觀,但是反對以美國爲主的西方世界,是中俄兩國的共同話語,從經濟結構來説,一個是能源大國,一個是製造大國,雙方都有各取所需的互補性。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被踢出了美元結算的國際金融體系,而中國似乎也是爲此在做最壞準備。一旦中國與美國全面交惡,如果中國也被踢出國際金融交易體系的話,那麽中俄兩國就可能回到1950年代的共產陣營的「經互會」這種以物物交換為特徵的國際貿易體系,那就意味著中國對西方世界開啓的大門再度關上。

對於習近平個人來説,他的年輕時代正是中蘇對立最緊張的年代,從個人感情來説,他未必真的喜歡俄羅斯。但是由於他的一意孤行的外交政策,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孤立,選擇普丁也是不得已。

對俄羅斯來説,中國的崛起令俄國人又嫉妒又害怕。在俄國人看來,中共建政初期,是俄國餵養了這個當時還是羸弱的東方巨龍。然而,養大了的中國龍不但不感恩,反而狠狠咬了俄國熊一口。中蘇的長期對立使共產陣營內耗,也是導致共產陣營和蘇聯帝國瓦解的重要因素。對這一點,普丁和俄羅斯人記憶猶新。星斗轉移,時過境遷。昔日需要仰仗蘇聯餵養的中國,如今卻成了俄羅斯乞求援助的對象,這無疑也刺痛了俄羅斯傳統的民族自尊心。30年來,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日漸衰落和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强,俄羅斯對中國日益感到不安。

在中國方面,由於歷史諸多原因,中國人從心底對俄羅斯也沒有好感,清朝被割讓給沙俄帝國的領土至今讓中國人耿耿於懷。「珍寶島事件」固然是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以反對「蘇聯修正主義」這個荒唐的意識形態爲由一手挑起的。但是,如果剖析其深層原因,兩國都同樣具有悠久的專制獨裁的歷史,兩國國民都具有「大民族主義」情結。這種價值觀不僅與自由世界的價值觀毫不兼容,即便是在中俄之間,這種相同的價值觀也是「一山不容二虎」。從這點來説,今天中俄兩國的合作無非是出於各自利益而相互利用,但雙方決不可能成爲真正的盟友。目前的中俄兩國領導人都抱有大俄羅斯主義、大中華主義的沙文主義思維。川普將普丁和習近平比喻為一對孿生兄弟,兩個人在懷有各自大帝國夢想這一點,的確有驚人的一致。

在中美關係變得緊張時候,俄羅斯本可以獲漁翁之利,普丁可以藉此重新佈局對俄羅斯有利的國家戰略政策。但是,普丁卻念念不忘光復往日的沙俄帝國榮耀的夢想,而且把這個夢想視爲己任,不願面對日益衰竭的國力的現實,再加上誤判時局,悍然發動了這場最終將會導致俄國淪爲三流國家甚至解體俄羅斯的烏克蘭戰爭。普丁赤膊上陣,成了衆矢之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普丁也算是解體俄羅斯的「總加速師」。

這次俄烏戰爭的爆發,中國的表現引人關注,如果中國對俄羅斯也同西方一起制裁的話,俄羅斯可能很快就會撐不住戰爭,而最終失敗並導致政權更迭,從而導致而中國多少會與西方世界的關係有所緩解。但是有跡象表明,中國會繼續或明或暗地支持俄羅斯,中國憑藉遠超於俄羅斯的資金和產業的巨大體量,對俄羅斯可以提供長期的戰爭資源。中國的戰略目的很清楚,那就是像當年史達林希望利用中國讓美國陷在朝鮮戰場那樣,習近平也想利用普丁將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陷在烏克蘭戰場。這樣的話,新冷戰的鐵幕就會再次拉下。但是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接連失利,中國是否冒著巨大風險不遺餘力地支持俄羅斯尚有待觀察。

自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開始以來、歷經2020年的武漢肺炎全球大爆發和這次2022年的俄烏戰爭,這兩年中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的戰狼表現,引發了國際衆怒,中國似乎又要回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孤立窘境。然而與上個世紀60年代不同的是,當時的中國尚不具備挑戰全球的實力,而如今的中國已經是羽翼豐滿,在不放棄長期以來敵視西方世界的意識形態情況下,這些年中國利用了全球化浪潮,以世界工廠的優勢掌控了全球商品供應鏈、通過華爾街獲得國際金融的給養,藉此為實力以經濟利益誘惑、賄賂收買各國政要等手段向全球各領域滲透,試圖達到對這個世界的話語掌控權。至此,西方世界終於如夢初醒,看到了一個比前蘇聯更危險的敵人,這個敵人不是像前蘇聯共產陣營那樣與西方世界涇渭分明,而是一個感染到了自由世界的肌體裏,並可能從根本上破壞自由世界價值體系的病毒。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拿破崙的那句東方睡獅的預言。

結語
晚清以來的强國夢得以實現

中國通過過去的蘇美冷戰以及冷戰結束之後全球化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晚清以來恢復大中華帝國的夢想。對此,我們可以從藍營在台灣政壇上的表現得到詮釋。很多人都在問,爲什們以前宣稱與中國大陸勢不兩立的國民黨今天如此親中,甚至不惜犧牲台灣本土利益。我的理解是,一方面,隨著2000年台灣實現了政黨輪替之後,國民黨產生了危機感。以至於試圖藉助對岸力量來為自己背書,2005年「連爺爺」對中國大陸的訪問,正式拉開了國民黨親中政策的序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藍營從父輩那裏繼承了大中華主義的文化基因,他們認爲,他們的父輩、祖父輩乃至曾祖父輩在中國想要實現而未能實現的大中華帝國的强國夢,如今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大陸得以實現,他們對習近平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句口號是認同的,儘管以前國共兩黨歷史上曾經你死我活。

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而在於傳統的大中華帝國意識

實現了這個大中華帝國的夢想,那麽中國就會不甘寂寞,如今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所表現的咄咄逼人的態勢,恰恰是根深蒂固的中華大帝國意識的復甦,並非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作祟。

回顧自鴉片戰爭以來直到1949年中共的建政。2000年來封閉的中國社會傳統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强烈衝擊而導致空前的社會危機,這個社會危機不僅僅是表現在「割地賠款」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儒家傳統文化為支撐的社會穩定系統已經無法繼續得以維繫。因此經過近百年來的不斷磨合,最終主導中國的爲政者以共產主義的面目登上了歷史舞臺,使中國社會自鴉片戰爭之後得到了重新整合。這是由於經過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有志之士在上下求索的過程中,最終發現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是取代儒家思想體系的最好方式。共產主義不僅可以在國際上獲得連帶嚮應,而且也能給中國的傳統文化披上一件華麗的「國際化外衣」。中國的歷史有「儒表法裏」之説。歷代王朝的統治者都以儒家説教的「仁義禮智信」為標榜,而卻以商鞅主義「厚黑學」的法家暴政哲學為内涵。中國很多海外民運人士認爲,共產主義是外來的意識形態,是破壞了中國傳統文化。其實這種看法僅僅觸及了皮毛而沒有看到本質。換句話説:如今的中共執政者奉行的也是「共表法裏」,即:以「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為標榜,以中國歷朝歷代所奉行的傳統官本位統治為內涵。因此中共能在群雄逐鹿中最終勝出,並執掌政權70餘年,這絕非是陰差陽錯的歷史偶然。儘管如今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已經是千瘡百孔,但是在尋找到可以替代的用於包裝的思想體系之前,中國爲政者不會放棄這個意識形態,直到找到另外一件可以更換的思想體系「外衣」爲止,但是無論再怎麽更換「外衣」,官本位文化的傳統內涵卻不會改變。

當蘇聯共產黨退出了俄國歷史舞臺之後,人們曾希望俄羅斯會成爲融入主流世界的民主國家,然而今天普丁發動的烏克蘭戰爭打碎了人們的這種幻想。同樣,將來即便是中國共產黨退出了歷史舞臺,也未必不會出現「中國的普丁」,後共產時代的中國也未必會變爲融入普世價值的正常國家。

中國未來的展望

自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已經度過了一個甲子周期外加10年。中國不僅完成了大一統的重新整合,也改變了晚清以來國力衰竭的局面,重新將自己定位在一個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位置上。

俗話説:月滿則虧。如日中天的國勢似乎開始在走下坡,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環境污染、糧食危機以及愈來愈嚴苛的管控氛圍等因素已經使中國開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在國際上,自2018年中美點燃貿易戰以來,中間經歷了2020年席捲全球的COVID-19大浩劫,2022年爆發的烏克蘭戰爭,中美兩國乃至中國與全世界民主國家陣營對抗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這20年來民主國家因現有的國際游戲規則被中國屢屢破壞而吃盡了苦頭,並面臨著來自中國日益嚴峻的威脅,加上中國政府最近以疫情爲由,對2000多萬上海市民實施了兩個月的變相監禁,凸顯了中國經商環境的脆弱性和中國王權至上的肆意性,因而美國等民主國家不再對中國抱有幻想,並開始對中國實行高科技等方面的「堅壁清野」;另一方面,蘇聯解體後,國力日益衰竭的俄羅斯對中國來説,除了能源和糧食之外,它已經不再像上個世紀50年代前蘇聯那樣可以具有獲取的增强國力的戰略資源。對中國來説,像過去70年那樣繼續「兩邊通吃」的國際大環境已不復存在。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德相交,地久天長」。中國通過這70年來的外交戰略固然達到了長遠的國家戰略目的,但是其外交手法卻採用了「過河棄船」式的現實功利主義,比如;撕毀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國際承諾,現實功利主義很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當然,在國際交往中,每個國家都是把本國利益放在首位,但是除了彼此之間的現實利益之外,構成這個國際秩序的是彼此之間擁有的共同價值理念,這是能否被國際社會所接納的基礎。而中國恰恰在價值理念方面,沒有與這個世界可以接軌之處。它不但與民主國家價值理念水火不容,與獨裁專制國家也難以相處。在文化方面,除了中餐文化和古老茶文化,中國文化幾乎不爲世界所接受。一旦當中國失去了經濟誘惑力,可以想像它也會在國際舞臺被邊緣化,這是中國的致命軟肋。如今的中共執政當局已經不再具有當年鄧小平那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戰略膽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摸石頭過河,而是掉頭往回走。最近,網傳中國政壇的「政變說」、「權鬥說」等等不絕於耳。但是無論是讓這個「總加速師」繼續駕馭,還是換上一個「明白人」掌舵,中國與當今世界無法兼容的格局無法改變。在我看來,即便是換了中國領導人,也不會將如今的香港恢復到2020年頒佈實施港版國安法之前,既不會改善西藏、新疆糟糕的人權狀況、也不會平反六四、法輪功等等數十年來共產黨政權積重難返的欠賬,更不會宣佈放棄以武力威脅台灣。這兩年,中國國內的種種跡象表明,如今的爲政者似乎執意將中國退回1979年之前的閉關鎖國狀態。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與國際社會的深度交往,如果再像鴉片戰爭之前或文革時期那樣實行閉關鎖國,中國的歷史車輪只能退回到「石器時代」。那麽中國就走完了一個歷史周期,前功盡棄又回到了原點。這也許是中國無法擺脫的歷史宿命。

根據周而復始的中國歷史怪圈周期,我們可以想像,在閉關鎖國之後,陷於日益貧困的中國或許會爆發巨大社會動亂,從而改變中國的政權結構。但是改變之後的中國是不是以另外一種換湯不換藥的面孔重新出來迷惑世人呢?自1979年中國重啓國門之後,港資、臺資、韓資、日資、美資、歐資都先後不斷地為這個中國巨龍輸血打氣,把這個巨獸餵飽餵大,也許「記吃不記打」這個豬腦袋毛病是資本家的天性。爲了經濟利潤,他們忘了1949年10月中國一夜變天之後,國際資本被趕出中國,私人資本被共產充公的這段歷史,而且這個歷史似乎又在重現。在川普發動的對華貿易戰之下,馬斯克依然逆流而上在中國設廠,並且最近還發表言論稱贊中國奴工的任勞任怨。這就是一個實例。

如果期待中國向真正的民主自由國家轉變,除非像二戰結束之後,像盟國對德國和日本那樣實行徹底的改造,否則靠這中國國民自身是無法完成這樣的歷史轉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曾經在上個世紀80年代説過這樣一句發聾振聵之語:中國應該被外國殖民600年。這是他針對香港在九七之後結束英國管轄,被中國大陸接管時所説的話,這句話聽起來雖然偏激,但是道出了一個不爭的歷史事實。香港之所以從一個小漁村成爲後來舉世矚目的東方明珠,是與後來的150多年英國殖民文化密不可分。香港的確是從中國傳統文化轉化為融入自由世界大家庭的一個成功的例子。但是,管理一個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陸比管理一個彈丸之地的香港要艱難的多。也許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做到這點。況且如今的香港早已今非昔比,往日的東方明珠已經不再。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如今說華語的地方,上帝眷戀著一個自由的台灣寶島。雖説台灣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但是由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不同的歷史脈絡,像中國大陸那樣積重難返的官本位文化污垢在台灣島積澱不深,台灣不存在中國大陸周而復始的歷史怪圈。因此今天的台灣能夠成爲民主、自由、包容與主流世界匯融的國家。願台灣人堅守住這塊珍貴的自由土地!

本稿最終完成於2022年6月4日

(全文完)

作者》李居廣 中國旅日學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