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棕櫚油加熱恐生致癌物 衛福部會議不透明監院促檢討

  • 時間:2022-06-06 14:58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王育偉
棕櫚油加熱恐生致癌物  衛福部會議不透明監院促檢討
棕櫚油又名棕油,是一種對棕櫚科油棕屬植物油的泛稱,來自油棕(Elaeis guineensis)的果實。(路透社/達志影像)

監委田秋堇、蔡崇義今天(6日)表示,加工食品中棕櫚油含量高,加熱過程會產生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s),進入人體恐成致癌物;衛福部原訂要預告GEs限量標準,但召開產業聯盟說明會程序未公開透明,應檢討改進。

監察委員田秋堇、蔡崇義指出,過去調查時發現巧克力及其他加工食品中棕櫚油含量相當高,因棕櫚油加熱脫臭過程中會產生「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簡稱GEs),進入人體後會產生致癌物質,國際癌症協會在2000年已宣布GEs為2A級,也就是「極有可能為人類致癌物」。

監委表示,衛福部原定在2019年10月預告訂定GEs限量標準,食藥署卻在2020年1月14日召開產業聯盟說明會,與業者溝通討論後,延遲預告程序。

監委調查發現,那次會議中沒有消費者代表參與,未能通盤考量不同利害關係人意見,有違食品風險管制應進行風險溝通機制的意旨,且會議過程沒有任何錄音或逐字稿紀錄,程序未公開透明。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日前審查通過田秋堇、蔡崇義所提調查報告,要求衛福部應檢討改進。

監委調查發現,市面上的加工食品幾乎都含棕櫚油,尤其泡麵、烘焙食品及零食餅乾等,9成以上都使用棕櫚油;速食餐廳販售的薯條、漢堡等產品,也都使用棕櫚油製造,廣泛存在食品中,因此訂定食品中的GEs限量,攸關民眾健康,有其必要性。

監委表示,為實現食品安全,應有各種制度性要求,例如決策程序需公開透明;決策程序的參與者,除業者以外,各種不同利害關係人,像是專家、消費者團體代表,也要共同參與。

監委指出,食藥署只因業者提案,就暫不訂定GEs限量標準,導致成人及嬰幼兒食品GEs食安保障延遲1年,2020年10月21日才開始進行法規命令的預告程序,且會議決策程序不夠透明,也沒消費者團體代表參與,有違食品風險管制應進行風險溝通機制的意旨,衛福部應檢討改進。

監委表示,食用油脂中,成人GEs的限量標準,終於在今年1月26日預告,將從2024年1月1日實施;但為避免標準實施前,不符合歐盟標準油品轉輸入到台灣,食藥署應加強追蹤宣導、採取相關配套管理措施,並輔導業者二次精煉等加工作業、減少GEs含量,確保民眾食安。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