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防疫醫師:此波猴痘疫情非典型症狀 皮膚病灶恐迅速發生

  • 時間:2022-06-27 16:5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防疫醫師:此波猴痘疫情非典型症狀 皮膚病灶恐迅速發生
猴痘簡介。(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日前出現首例猴痘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今天(27日)表示,從歐美報告顯示,這波猴痘疫情並非典型症狀,皮膚病灶恐迅速發生,幾乎所有國家都建議病患須隔離至皮膚結痂脫落,即便屆時在其他部位驗到病毒,也不一定代表仍具傳染力。

猴痘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也於24日出現首例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27日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全球累計54國報告將近4千例確定病例,猴痘為人畜共通病毒感染,潛伏期約5至21天,通常為6至13天,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極度倦怠、皮疹。患者發燒1至3天後會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

有醫師引述國外報告指患者在結痂脫落後,仍在其口腔鼻咽內驗到病毒。對此,陳婉青表示,整個皮膚症狀病程約14至21天,但在這波猴痘疫情中,皮膚病灶並非如此典型,即便結痂脫落後,在部分部位驗到病毒,也不一定代表仍具傳染力,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建議隔離期至皮膚結痂脫落為止。她說:『(原音)整個症狀的時間維持可能會是14到21天,不過這一波的疫情,從歐美的報告看起來,症狀可能也許不是那麼典型,可能皮膚出現的病灶會很快就發生,所以還需要更多的資料來做蒐集,來釐清這樣的變化。』

陳婉青指出,猴痘主要的傳播方式為直接接觸感染猴痘的動物、直接接觸到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被汙染的物品,飛沫傳播則須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才較容易發生。

至於治療及預防,陳婉青說,大多數病患不需特殊治療,必要時,可提供輸液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以減輕症狀與併發症,目前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此外,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國際間通常建議高暴露風險職業或高感染風險的密切接觸者可接種疫苗。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疾管署正與廠商洽購相關藥物與第三代天花疫苗,國內現有的第一代天花疫苗用於戰備,若未來有天花生物恐怖事件、需要大量接種時,才會使用。

猴痘的預防及照護。(指揮中心提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