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電價通膨時代恐至 產業是走還是留?

  • 時間:2022-06-28 18:2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電價通膨時代恐至 產業是走還是留?
電價審議會27日召開臨時會,歷經4年凍漲的電價,不敵國際燃料成本高漲壓力,確定「解凍」,平均調幅8.4%。(資料照/沈聰榮攝)

經濟部電價審議會臨時會拍板平均電價調漲8.4%,主要針對高壓、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一口氣調漲15%,而從台電評估今年恐虧千億,此次調整也僅能舒緩不到300億的財務壓力來看,電價未來確實仍有漲價壓力。學者強調,此次調漲後,台灣工業電價在全球仍是相對低廉,儘管傳產壓力真的會比較大,但綜合考量經營環境下,仍不至於輕言出走,長遠之計仍是要趕緊調整產業體質、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將危機化為轉機。

電價漲太多推升物價? 政府有準備不會讓舊事重演

電價審議會27日召開臨時會,歷經4年凍漲的電價,不敵國際燃料成本高漲壓力,確定「解凍」,平均調幅8.4%,其中,千度以上家庭用電,超出千度的部分調漲9%,高壓、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漲幅則高達15%,遠遠超出產業原先預期的8%,總影響戶數約38.2萬戶。外界憂心,此次電價調整「下重手」,不但將影響物價,也增加企業營運成本,恐釀出走潮。

雖然主計總處預估,此次調整方案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約0.043個百分點,但是2018年3月審議會調漲電價,當時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就明顯超出原先預期,民眾難免缺乏信心。不過,這次調整方案與2018年3月方案不一樣,有規劃千度以下用戶、小商店、低壓用戶、高中以下學校不做調整,且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等6類仍受疫情衝擊的內需型業者,電價也不做調整,對物價影響應是有限。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說:『(原音)上次只排除500度以下的民生用電、還有1千度以下小商店,這次小商店的部分是不調整,也針對幾類比較內需型的,這次疫情衝擊的部分我們也納入不調整的範疇之內,我們推估會影響物價的相關的主要關聯行業事實上是被列為不調整的項目在裡面。』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也分析,以基期因素來看,台灣今年通膨最高點應是在6月份,下半年應可好轉,不會有6月這麼高。而此次調整較多是工業大戶,且為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增加成本應可轉嫁至出口產品,不至於推升國內物價。

漲幅超乎產業預期 學者點名5大產業壓力大增

然而,此次工業大戶漲幅高達15%,幾乎是產業界原先預期的2倍之多,結果一出也讓多個產業公協會感到譁然,工商協進會就憂心衝擊工商產業復甦,並希望給予配套措施;機械公會則擔憂製造成本增加太多。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研究員梁啟源指出,國際燃料成本持續上揚,此次調漲是不得不為,而高壓、特高壓用戶大漲15%,對傳產而言可是「壓力山大」,尤其是利潤率低、電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高的產業,包括紡織、基本金屬、化學材料、石油及煤製品、塑膠製品、非金屬製品等,更將首當其衝。而就電子業而言則是仍可應付。他說:『(原音)電子零組件(電費)佔支出的比重是3.2%,電費佔支出的比重,但是他的利潤率有高到16%,所以電子業可能(影響)還好。』

電價凍漲4年多此次漲完 工業用電仍算低

先前有企業大老憂心,台灣電價若大漲,恐引發產業出走潮,但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0年台灣工業用電價格排名第6低,有台電人士強調,各國這兩年都陸續反映燃料成本而調漲電價,日本、香港是每月公布電價調整方案、韓國則是以季為單位公佈,也就是說,台電電價已經凍漲4年多,此次即便對工業用戶調漲15%,調完後台灣工業用電價格在全球仍是相對低廉。

另一方面,即便企業受到電價調漲經營成本增加,但產業要外移,要看的也不只有電力成本單一因素。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說:『(原音)產業界會依據他的生存空間、國際競爭力、成本來評估要不要外移,所以現在回台投資的廠商,他會考量到說國內的高電價、高物價、勞力短缺、土地成本也高,這個重新去自己評估。』

電價調漲恐成趨勢 產業轉骨迫在眉睫

不過,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台電估計全年燃料成本將大增3千億,但此次電價調漲後,僅能舒緩290億財務壓力,今年台電恐將面臨上千億的虧損,在未來不確定性仍高的情況下,若國際燃料價格遲遲不回檔,台電虧損不斷擴大,也非全民之福,產業界也憂心將來電價勢必會繼續調漲。

長期來看,電價若持續成長,對產業競爭力始終不利,在外在結構性因素難以操之在我的情況下,企業能把握的就是趕緊做轉型、調整體質,政府也要適時給予協助,才能因應未來各項變局。梁啟源說:『(原音)包括剛剛我們提到那些耗能產業,有沒有辦法提高他的附加價值,不然的話可能只好外移,可能有這個壓力。政府也要去考量因為這些產業沒辦法全部轉骨,當然會影響就業,這些傳統的產業的就業率相對是比電子業高,他每生產1單位GDP他所能帶來的就業,事實上還是比ICT產業高,所以這邊的話就要去因應這個失業的問題。』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促使供應鏈重組,2020年又有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不但加速企業數位化腳步,也拉高國際能源價格,促使全球進入大通膨時代,今年在俄烏戰爭無預警爆發下,更是加劇全球通膨壓力,面對這些變局,台灣不論是政府、企業都面臨龐大壓力,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需要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發揮1加1大於2的力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