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美中兩軍增建熱線 北京盤算不一樣

  • 時間:2022-08-01 21:44
  • 新聞引據:採訪、Rand Corporation;The Guardian;fo
  • 撰稿編輯:張子清
美中兩軍增建熱線 北京盤算不一樣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合成圖)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6月在香格里拉對話會面時,敦促中國人民解放軍(PLA)加強與美軍建立危機管理機制;然而在此之前,美中已建立元首熱線和軍事熱線,但是中方都未曾妥善加以利用,因此分析指出,美中再建立一條溝通熱線無濟於事,重點在於利用現有機制,維持溝通管道暢通,避免誤判情勢而升高緊張衝突。

美中熱線行之有年 未曾發揮效用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期間,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舉行會談時,敦促中國人民解放軍更積極地參與美中兩國間的危機溝通與危機管理機制。

不過,在奧斯汀試圖與解放軍建立新的熱線管道之前,美中之間已在1998年建立元首熱線,但是在1999年美國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以及2001年美軍EP-3偵察機在南海發生的撞機事件,美中元首熱線都未曾發生作用。

隨後美中兩國國防部在2008年設立軍事熱線,但是這條被視為具有重要意義的軍方溝通管道,也從未發揮過功能。

儘管奧斯汀希望美中兩軍建立危機溝通與管道機制,立意雖然良善,但是建立另一條熱線並非是降低美中可能升高緊張的答案。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政策分析師莫里斯(Lyle Morris)7月27日撰寫的一篇評論文章分析,美中兩軍建立另一條熱線,「將會產生一種錯覺,讓華府以為能夠更快地解決美中爭端的希望。中國對熱線的價值觀及目標與美國不同:北京認為熱線是一種用來操弄的工具,而非用來解決危機。」

危機溝通與管理 美中認知有差距

進一步來說,美國將熱線視為在危機期間消除衝突、緩和局勢,以及在部隊之間進行溝通的工具。因此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之間進行有效的危機溝通,化解可能爆發大戰的古巴飛彈危機(Cuban Missile Crisis)。

然而北京卻是將危機溝通視為更廣泛政治目標下的「危機管理」附屬品,其中包括利用危機為自己謀利與操縱風險算計。例如解放軍對於跟美國的危機溝通經常表現出高度懷疑,並將美國提出的溝通建議,視為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海水域和領土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活動的藉口。

因此,「蘭德公司」政策分析師莫里斯指出,對北京而言,熱線不是用來解決危機,而是如何在談判中,以拖延、操縱並可能利用升級威脅等手段,迫使華府讓步。

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康貝爾(Kurt Campbell)也曾表示,北京對使用這些熱線興趣缺缺,並指熱線只是在「空蕩蕩的房間」裡響起。

美中接觸增多 保持暢通溝通管理至關重要

然而隨著美中擴大在南海地區和台灣海峽的軍事活動,兩國近年來發生軍艦或軍機意外碰撞的風險越來越高,在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也增加軍事衝突升級的可能性,因此美中危機管理在這樣的情況下,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中國的軍事能力已有顯著增長,並在全球擴張勢力;甚至逐漸成為一個實力接近美國的軍事力量之際,儘管與中國的熱線溝通不通暢,白宮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康貝爾仍然呼籲中國「重新考慮他們之前對某些溝通機制的矛盾心理,在兩國前進的過程中,希望雙方一起合作探索這些領域。」

喬治城大學國際安全專家泰爾米吉(Caitlin Talmadge)指出:「對於跟一個充滿自信、逐漸崛起的軍事力量,長期以來缺乏持續有效的溝通,康貝爾會感到憂心是無庸置疑的事。」

不過,雖然美中兩國對於降低風險的方法抱持不同的觀點與做法,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一篇文章分析,認為美中的危機管理仍有漸進式發展的空間,並呼籲華府和北京應該更加完善地執行現有的海上與空中相遇規範,以及重啟兩國處於休眠狀態的熱線電話和防務對話。

對於美中危機管理的前景,借用美國前國務院官員、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專家辛格頓(Craig Singleton)的話做結尾,就是美中「重要的是保持開放溝通管道,以防止誤判,並確保雙方能夠有效溝通。」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