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憶我九龍城 德記腸粉樸實滋味長

  • 時間:2022-09-15 14:3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憶我九龍城  德記腸粉樸實滋味長
腸粉的爽滑口感令人難忘,澆上稍為加熱煮過的豉油後是人間美味。(示意圖/Wikimedia Commons)

提起搬到獅子石道的食肆,不得不提《德記》,那是回憶中的味道,因為已經結業有好十幾年了,卻是我童年的回憶。那是一間常見的港式早餐店,賣一般的粥品油器(油炸小點),還有如今少見的手拉腸粉。

《德記》本來位於街市三樓所設的熟食中心,說來九龍城熟食中心又有不少故事,我一般都稱之為「街市三樓」,在我於九龍城街市居住的二十多年間,「街市三樓」都一直是早上茶餐廳及中式早餐、晚上火鍋和泰國菜的組合,但容後再另寫,因為故事一說就大長篇。

《德記》手拉腸粉是亮點

說回《德記》,經過十多年後我對店舖的記憶只剩下手拉腸粉的叔叔和老闆,但樣子依然記憶深刻,起碼比《添樂園》的姨姨們清晰就是了。手拉腸粉的叔叔總是身前掛著一條黑色圍裙,還有一雙黑色水鞋,小時候潔癖的我總不敢靠近,尤懼他那雙油淋淋的手,每次只敢遠遠搭話,反正他亦無時無刻忙過不停,無間歇地在腸粉爐前雙手來來回回,不斷從銀色的鐵桶中把米漿往熱鐵盤裡倒,一轉眼功夫就又一碟熱騰騰的腸粉,一整條的再被他的小木版切成幾段。印象中鐵盤中還有一塊已經泛黃的白布,但我從不知是作何用的。

那還是齋腸粉只賣九塊錢的年代,家母食量不大往往就只叫兩碟,還會吩咐要多豉油,幾乎浸過腸粉的多,卻又不加芝麻醬、甜醬的,令我後來也有一段時間跟著養成這種奇怪的食法。還有牛肉腸也會偶爾出現在餐桌上,雖然只是便宜貨的碎牛肉,但也塞得滿滿作為內餡。

直到後來連鎖粥店出現在九龍城前,家母每次要買拜祭用的油器都會在《德記》購買,有時用膳時也會叫上一個煎堆,每次都要選個看上去最圓的,但明明要食的時候總會剪扁。

《德記》的老闆是一個看上去四十多歲的中年大叔,高高瘦瘦的,或者是小時候對高的錯覺,但頭髮稀疏我倒十分確定,基本上店裡的粥品都出自他手。經常有種他很閒的感覺,畢竟甚少看見他在廚房裡出現,更多時在不同餐桌邊和食客交談,要不就一大清早已經醉得個滿面通紅。

人間美味簡單吃

《德記》在熟食中心的日子佔據了我許長的童年時間,後來店舖好像是租約期滿還是其他原因,《德記》消失在九龍城好一段時間,直到在獅子石道重開,但生意也大不如前,大概是沒有了熟食中心的「生態圈」,亦並不多人知道移址重開,店內座位從來未有坐滿過,大概是沒有了手拉腸粉的「即場表現」。況且在九龍城要找中式早餐本來就有其他選擇,搬到店舖後租金大增,卻又只做半日的早上生意,未幾我就未再見過《德記》的人和事,對獅子石道的《德記》,反而只記得一次早膳時,點了及第粥的家母將湯匙在碗內翻了又翻,笑說偷工減料得只有粥水。

但至今我依然掛念《德記》的腸粉,那種爽滑口感令人難忘,澆上稍為加熱煮過的豉油後便是人間美味,甜醬麻醬芝麻反而先負累,再加就會喧賓奪主。我後來有一段時間到其他店吃腸粉都習慣不加配料,但漸漸發覺只有《德記》的爽滑才可以如此樸素,其他一團米漿,不另上佐料只覺淡然無味。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