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誰讓北溪漏氣?一場蓄意破壞背後的陰謀論

  • 時間:2022-10-03 10:39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Asia Times
  • 撰稿編輯:吳寧康
誰讓北溪漏氣?一場蓄意破壞背後的陰謀論
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海域建造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輸送管路發生不明漏氣現象。(AFP)

輸送俄羅斯天然氣到歐洲的北溪(Nord Stream)管線,疑因遭到人為破壞發生不明原因爆炸,瑞典和丹麥當局發現4處位置出現漏氣。這起外洩事件引發不少陰謀論,也牽扯出大國枱面下錯綜複雜的角力。

北溪管線爭議多

俄羅斯從波羅的海(Baltic Sea)連結德國的2條北溪天然氣管線,在9月26日出現不明原因漏氣,在外洩前地震學家記錄到2起規模可能相當於幾百公斤炸藥當量的大爆炸。歐盟和周邊幾個國家已排除技術故障等因素,認定是遭到人為攻擊,瑞典國安單位表示「不排除有外來勢力在幕後」。雖然各方對幕後的破壞之手有著不同的臆測,但管線可能遭到有心人士攻擊,加劇了對歐洲入冬後能源短缺的憂心。

在沒有北溪1和2號之前,德國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要透過歐洲陸地其它國家,包括東歐的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國。為避免天然氣管道繞道東歐可能產生的各種政治和經濟問題,即使被外界批評恐將增加歐洲對俄國能源的依賴,柏林仍與莫斯科合資開通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

誰下手蓄意破壞?

事實上,北溪管線還牽涉到其他國家資金,包括2011年啟用的北溪1號就由克里姆林宮掌控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以及德國、法國、荷蘭的能源公司所有。至於北溪2號則由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的能源公司出資,屬於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所有。

不過,原就爭議不斷的北溪天然氣輸送管道,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有成為莫斯科的政治武器之嫌,德國因此擱置去年底才竣工的北溪2號啟用,而俄方則在今年8月底關閉北溪1號。德國內政部長費瑟(Nancy Faeser)表示,所有跡象都顯示,北溪輸氣管遭到人為破壞,德國已和丹麥、瑞典共同組成調查小組。

相較於西方避免直指俄羅斯為幕後黑手,烏克蘭則指控這可能是俄方策劃的「恐攻」,而俄國官員則回擊華府有可能出手,因為美國想對歐洲出售更多的液化天然氣(LNG)。其實,不只俄羅斯和美國,包括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烏克蘭似乎也都有合理動機,儘管這之中將存在著巨大的政治、戰略和安全風險。

俄羅斯自導自演?

不過,如果能了解為何要破壞北溪管線,或許有助於釐清這個謎團。德國海軍總司令凱克(Jan Christian Kaack)告訴「世界報」(Die Welt),俄羅斯在水下建立強大兵力,警告波羅的海和北大西洋海底的天然氣管和海底電纜都可能遭到攻擊,影響部分國家的供電和全球通訊。

除了北溪之外,在天然氣生產國挪威、以及尋求擺脫對俄國能源依賴的波蘭之間,還有一條新管線,使得這個地區對歐洲的能源安全具有高敏感性。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專家博席娜(Kristine Berzina)就認為,俄羅斯能透過這種破壞手段來威嚇歐洲,因為如果他們能炸毀波羅的海的海底管道,就能對新管線下手。

然而,這一切若是莫斯科自導自演,那它可能要付出數十億美元的代價,而且意味著俄國能源將失去對歐洲的影響力,畢竟管線要能維持正常運作,才能以中斷供應當作籌碼。不過,德國情報界人士推測,莫斯科也可能是為了免除法律責任,在未來把不執行供氣合約歸咎於管線受損的不可抗力。此外,破壞北溪還能推高天然氣價格,讓市場陷入混亂。

能源危機雪上加霜

專家表示,從損壞的規模、以及漏氣點相距甚遠,都表明這是蓄意且精心策劃的破壞行徑。此外,地震學家在外洩點附近記錄到的兩次強大爆炸,是發生在水中而非海底。英國國防消息人士告訴天空新聞(Sky News),這可能是事先預謀,並在遠處進行水下引爆。分析人士說,雖然破壞可能是從商業市場就能取得的設備所造成,但考慮到其規模和精密度,更可能是由可使用更複雜技術的行為者造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消息來源報導,歐洲安全官員在距離漏氣點不遠處,監測到俄羅斯海軍船艦與潛艇。但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此反擊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這個地區的存在規模,要比俄國大得多。

在此同時,也有分析家認為,俄羅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烏克蘭,擁有合理的出手動機,除了可能不惜一切代價報復莫斯科之外,基輔長久以來也一直呼籲歐洲停止購買俄羅斯燃料。然而,如果烏克蘭是幕後黑手,它和歐洲及北約的關係恐將受到破壞。

儘管各方為了北溪管線激烈交鋒,但對於找出主使者其實幫助不大,波蘭智庫「Polityka Insight」分析家斯維爾琴斯基(Marek Swierczynski)就認為,西方與俄羅斯因烏戰升級的緊張局勢恐將因此加劇。此外,北溪短期內難以恢復運作,在北半球寒冬即將到來之際,更將推升燃料價格高漲,對面臨能源短缺的歐洲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