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留下書寫》在時代終結時回望時代

  • 時間:2022-10-18 13:5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留下書寫》在時代終結時回望時代
相較於香港起飛和英國管治到底有多大關係,那種對過去有點不理性的懷緬, 才是令人覺得揪心的事情。

最近又常聽到人說「一個時代的終結」。美好的過去, 叫人懷念。美好的消逝, 令人唏噓。

英女皇伊莉莎伯二世在位七十多年,形象優雅親民。女皇駕崩, 不單對英國國民來說是傷心事, 遠在地球另一方的香港,也感受絲絲哀愁。上一兩代的香港人, 對 「事頭婆」都有種特別感情。

無論將來教科書怎樣改寫,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前確實是英國殖民地。「殖民統治」這詞充滿貶意, 本可視為外來政權的入侵和欺壓,但當年「日不落帝國」無疑為它分佈於全球的殖民地,帶來了西方民主自由價值觀,也建立了文官管治、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香港這小漁港, 也剛好在六十年代英治期間,遇上了天時地利人和以及歷史機遇,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沒有人說得清, 是殖民管治的功勞,還是歷史的必然。

最近香港一名資深記者張家偉出了一本新書:《英國檔案中的香港前途問題》,很認真地透過考究英國官方的公開檔案,重塑中英兩國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的角力。歷史既成,作為讀者, 還是想回頭看看, 兩個大國交鋒背後想的是甚麼,香港人的意願到底又有多少份量。讀著這本書, 我們只能接受殘酷的事實, 香港人是大國博奕中的棋子, 命運早已不是自己能夠決定。大國政治難免都以利益為先。我們也不會幼稚到認為,殖民地宗主國撤離前的一刻,想的是道義責任。

諷刺的是, 歷史的戲劇性和荒謬, 往往過了一段長時間才會浮現。到了今天,提到「殖民統治」, 香港人竟會流露一種複雜的「戀殖」情結。經歷過日治的台灣人,不知是否可以理解這種微妙的感覺。

我想, 說穿了,不是殖民者做了甚麼特別的好事,只是「今不如昔」的一種懷緬。

香港起飛,和英國管治到底有多大關係,不是我想討論的。那種對過去有點不理性的懷緬, 才是令我覺得揪心的事情。


城市的情緒,影響著閱讀的口味。(圖:留下書舍 Have A Nice Stay 臉書)

積極關心社會發展的人,理應著眼當下,努力做改變,令將來 變得更好。但已經有好一段日子, 香港人不再想看新聞, 因為太沉重, 因為沒有興趣關心當下, 因為覺得未來在我們掌握之外。連看書,讀者也會儘量選一些較輕鬆易入口的, 或是撫慰心靈的讀物,讓自己脫離沉重的「現在」, 喘一喘息。

城市的情緒,影響著閱讀的口味。

我們書店最近比較暢書的書,都是有關香港舊史,香港舊物,香港故事等等。一個城市的讀者,愛看舊日情懷,懷緬過去,是個怎樣的現象?是覺得失去的特別珍貴?還是對未來沒有憧憬?當然, 這類書大賣也是因為大部份新近出版的書,都在書寫過去。有讀者覺得, 現在是出版這類書最後的空間, 不知將來會不會有一天, 連我們現在認知的歷史, 也不能再書寫, 要在它變成禁書之前, 好好珍藏。

城市的憂鬱,莫過於當中的人對未來沒有想像。上一代人或許已放棄,留下來的未來主人翁, 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我也認識十多廿歲的年輕一代, 有一個說法,他們和三十歲以上那一代香港人對於未來的想法很不同。他們沒有經歷過 good old days的黃金歲月,沒有美好的想像; 他們的經歷都是集體挫敗,制度崩壞,向下沉淪, 反而讓他們少了一種情感羈絆, 多了一份反抗掙扎的勇氣。

一個年代既已終結,就讓年青人開創一個新年代。

作者》岑藴華  人稱「岑仔」,做過記者,拍過紀錄片,開過咖啡店。自稱有理想沒才華,最近開了書店,努力在香港新時代好好活著。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