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德總理4日晤習近平 將關注台海局勢

  • 時間:2022-11-04 06:59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德總理4日晤習近平 將關注台海局勢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4日將造訪北京。 (AFP)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4日將在企業代表的陪同下首度造訪北京,成為20大後首位訪中的西方領導人,他在會晤習近平時將討論俄國入侵烏克蘭、貿易、新疆等議題,其中台海局勢將是雙方會談的重點。

蕭茲4日將率福斯汽車(Volkswagen)、西門子(Siemens)、巴斯夫(BASF)、愛迪達(Adidas)等德國企業主訪問中國,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這是去年12月上任的蕭茲首度訪問中國,也是疫情爆發近3年來及中共20大落幕後,首位訪問中國的西方領導人,受到高度矚目。

蕭茲3日在「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撰文表示,距上次德國總理訪問北京已3年,世界因疫情和戰爭發生根本改變,如今總算能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直接對話,他將坦誠相對,不會避開爭議。

首次以總理身份訪問北京的蕭茲,出訪前首先分析對中國政治的看法,指出甫落幕的20大清楚表明中共將更擁護馬列主義,把國家安全和共黨體制穩定劃上等號,追求國家自主,「當中國改變,我們與中國交往的方式也要調整」。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顛覆國際秩序,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甚至威脅動用核武,踩到全人類的紅線,蕭茲提醒中國身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主席國,負起責任向莫斯科表達捍衛聯合國憲章和原則的重要性。

中國已連續6年位居德國最大貿易夥伴,雙邊經貿關係密切,蕭茲強調他反對「脫鉤」,但認真看待中國推動科技自主、減少對國外依賴的「雙循環」政策。

因此,德國計畫分散市場,調整原料、稀土和特定未來科技的供應鏈,避免對中國形成危險的單方面依賴。

日前德國批准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入股漢堡港碼頭,引發國內外反彈聲浪,認為此舉將帶來國安風險。對此蕭茲回應說,中遠入股的條件是漢堡市仍完全掌握碼頭經營,不至於造成依賴的風險,歐盟和德國的立場是多角化經營和強化韌性,拒絕保護主義。

蕭茲延續前幾任德國總理的傳統,率企業代表訪問北京,貿易無疑是此行的重點,蕭茲批評中國限制外商進入,對智慧財產權和司法的保障不足,雙邊關係離互惠的目標還「太遠」。

此外,蕭茲強調,與習近平見面時將討論爭議性議題,包括對公民和政治權利及新疆等少數民族人權的尊重。

蕭茲並對台海緊張局勢表示「不安」,指出唯有在和平和雙方都同意的前提下才能改變現狀,也是德國和美國等國「一中政策」的一部分。

針對外界批評他在20大後訪北京,讓中國分化歐洲有可趁之機,蕭茲強調行前已與歐美盟邦協調,不會代表整個歐洲發言,「德國的中國政策唯有融入歐洲共同對中戰略才會成功」。

中國近年的戰狼外交和獨裁傾向,讓歐洲與中國的距離愈拉愈遠,德國輿論普遍認為與中國來往時,必須避免重蹈對俄關係犯下的錯誤。

蕭茲引述歐盟2019年公布的中國政策展望文件,定義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是「夥伴、競爭者和對手」,其中對手指的是獨裁中國與民主歐洲在政體的敵對關係。

他強調,「毫無疑問,過去幾年競爭和對手的成分已經增加」。

一名德國政府高層在行前簡報時表示,德國對台海穩定「非常憂心」,台灣將是蕭茲與習近平會談的重點。

此外,德國支持建立在規則的多邊國際秩序,反對霸權支配鄰國和南海的緊張局勢也是雙方會談的主題。

相關留言

德總理蕭茲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