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7日)舉辦「2022台灣移工與人權專業論壇」,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台灣目前已引進71萬多名移工,他要肯定移工對台灣產業和經濟發展的貢獻,經濟部將會努力和企業合作,為移工們落實更多的人權保障。
台灣移工與人權專業論壇7日下午探討的主題,包括企業永續發展與移工人權保障,以及從國際勞工公約檢視我國社福類移工人權保護的現況與發展。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根據勞動部統計,我國到今年10月已引進71.7萬名移工,其中,社福移工約21.6萬人,產業移工約50萬人,當中有47.3萬名產業移工投入製造業。
林全能說,有這些移工朋友的投入,不僅填補台灣部分產業的勞力缺口,也協助產業及經濟發展。林全能:『(原音)我在這邊是要這個肯定我們移工對台灣產業跟經濟的發展的貢獻,而且也要來跟我們的企業結合,在整個移工的人權保障上要盡更多的一個義務,而且要做到更多工作的落實。』
林全能強調,希望透過各項友善的留才方案,可讓這些具備一定技術的移工願意落地生根,成為台灣的一分子,他也呼籲企業秉持社會責任,比照國際標準,給予移工應有的福利和待遇。
台灣合作社照顧聯盟秘書長林依瑩則以「如何改善外籍看護工處境」為題進行分享。她指出,台灣整個勞動力處在少子化的情況,未來絕對非常吃緊,真的需要將多元人力整合,才有機會解決台灣長照和移工人權的問題。
林依瑩:『(原音)因為我自己在台中市府擔任副市長兩年多,我覺得我不是很適合當官的人,但是我真的覺得我也因為進去,讓我看見政策的無限可能,也因為進去,我就更相信其實一定可以改,絕對可以改,政策是在服務人民的、是在善待人民的。』
林依瑩認為,台灣的長照服務推動應跳脫長照服務項目次數的思維,而以照顧模式為主,提供全人、全家、平價的完整服務,才能真正解決長照家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