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習近平新年賀詞 對台釋出什麼訊號?

  • 時間:2023-01-04 10:1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習近平新年賀詞 對台釋出什麼訊號?
習近平在2022年12月31日發表2023年新春賀詞,雖未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但這其實是一種軟中帶硬的策略。(圖:翻攝影片)

習近平在2022年12月31日發表的2023年新春賀詞提及:「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相較於2022年的新年賀詞中的「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習近平今年賀詞未提台灣人敏感的「統一」字眼,有論者解讀為其對台態度溫和,但這充其量只是一種策略,絕非本質。對台灣人而言,不應存有過多幻想;做好準備,迎接對方的統一鬥爭,才是實事求是。

習近平新年賀詞的求穩

從歷史脈絡以及中共信仰的意識形態來看,中共對敵鬥爭,一向就有軟硬兩手策略。「二十大」後的習近平,展開微笑外交,出席東南亞國際場合之際,不惜拉下口罩與各國領袖交流,而當時中國內部仍在執行嚴格的動態清零措施。只不過,「微笑外交」的背後,還是讓國際媒體捕捉到習近平公開斥責加拿大總理之景。

綜觀習近平2023新年賀詞結構,不難看出中國當前面臨嚴峻的內外交迫。基此,中共抓準台灣九合一大選的藍營勝局,急需兩岸恢復交流,一方面需要台灣對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另一方面,中共仍可繼續交流深化統戰台灣。

習近平賀詞結構的第二段提到中國經濟,第三段則是中國疫情,此等顯示中共執政出現危機的兩大訊號。長期以來,中共說服中國人民其執政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就是黨可以讓人民過好日子;但如今,疫情嚴峻,人民的生命已受威脅,經濟今年要「保五」並不樂觀。

原本就有美歐等國的經濟戰與科技戰,中國發展上要「自力更生」已是相當不易。國際社會雖有「不與中國脫鉤」的聲音,但更多主旋律則是「不依賴中國」。外資全球布局,考量政經社等系統性風險,「撤離中國」正在發生。如今,幾億人口確診的數字仍在持續攀升,城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已經成為中共黨政精英幹部的首要之務。


中共二十大後,中國富人與台商大量拋售在中資產。圖為中國上海著名豪宅「盛大金碧」。(網路圖片)

從習近平引用蘇軾:「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以及提到「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來看,賀詞無疑昭顯中共力求統治穩定之心。換言之,中共治下的中國,當前很不穩定。

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此舉當然是向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喊話:請來中國投資與發展,另一方面,亦是自承中國的經濟狀況嚴峻。

習近平強調「明天的中國,力量源於團結」以及「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前者,中共一貫地手法,訴諸人民的團結,啟動人民的愛國主義道德與倫理;後者的實際意義,更在於習近平見識到前陣子中國多地學生爆發的白紙運動,如何防範類似白紙運動的再起與串連,恐是中共眼下考慮的另一重點。

習近平新年賀詞的對台鬥爭與團結

習近平雖未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但這其實是一種軟中帶硬的策略,具有不容忽視的危機訊號。公開談話調性溫和,因為中國客觀內外情勢以及台灣大選結果所致。態度放軟,也可以是一種向外界釋出的障眼法。台灣人不能忽視的中共對台本質是:習近平對台統一的文武鬥爭與團結。

觀之新年前後的局勢,首先,將任政協主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於去年12月20日致信在廈門召開的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公開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其次,去年12月28日,被視為辦事機構的國台辦主任由非中央委員的宋濤來擔任。宋濤也立即於今年2日發表新年賀詞。

然而,無論是「正國級」的王滬寧致信文,還是目前連「副國級」都沾不上邊的宋濤的新年賀詞文,其實反映的都是2019年1月2日的「習五條」所形塑而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宋濤的新年賀詞,與其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似是一通政治效忠奏疏。中共對台政策的本質自是貫徹習近平的個人意志。習近平以外的政治局常委以及中共對台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根本是他的幕僚或執行者。


中國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圖:翻攝自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習近平新年賀詞中的「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的這一句,出現在兩岸關係這一段。其實就是中共統一台灣的訊號,台海當前現狀並非習近平所要。所謂「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一語道出「非相向而行、非攜手並進」的台灣現狀。「一家親」的判定標準,並非僅是「反獨」,「相向而行、攜手並進」更是強調必須往「統一」積極邁進。「衷心希望」也蘊含武力統一的可能性。而「明天的中國,力量源於團結」以及「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也將體現於中共對台的實務操作上。

不難想像,中共鬥爭的敵人,定是台獨份子與外部勢力的干涉,鬥爭方式是一切手段,包括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以及任何壓迫性手段。鬥爭的判定基準就是損害「國家統一」,團結的對象則是必須有利「國家統一」者。「一中原則」為主的「九二共識」會在兩岸場合不斷提起,但更具體的「愛國統一」行為將是中共判定政治標準的基礎。即使面對藍營,中共也觀察到其內部不乏存在質疑「九二共識」者。中共在團結統一戰線上,中共自然亦會想透過兩岸交流的主導,制約藍營內部不同勢力。

從「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來看團結統一,中共早就鎖定「促融」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青年人)以及「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利用物質利益「誘、養、套」此等群族,審查並建構此等族群「愛國統一」的心靈融合意識。

面對中共的鬥爭與團結,台灣人不能心存幻想。在認知作戰上,中共勢必藉由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在兩岸與國際舞台上極大化營造台灣人民要「和平統一」的氛圍,崩解台灣與國際社會對中共的戒心以及「安全靠美國」的論述,形塑「發展靠中國」的一言堂。台灣人必須清楚地辨識到,中共依舊繼續強化攻台與占台實力,攻台意圖依舊不斷釋放。中共短期的攻台機率或許受限實力尚不足夠以及國內問題層出不窮,中共會持續「灰色地帶」的壓迫性作法,此等強制性作為一向是中共保證「祖國統一」的憑藉。

作者》賴榮偉  政大法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地方發展暨對外交流促進會理事、企業顧問、專欄作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