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WSJ:清零破功+出口下滑震驚習近平 致防疫大轉彎

  • 時間:2023-01-05 16:34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WSJ:清零破功+出口下滑震驚習近平 致防疫大轉彎
示意圖。(AFP)

美媒報導,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彎鬆綁,係因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大後收到諸多令他震驚的訊號,包括出口數字下降及「白紙運動」(白紙革命),讓他得知「動態清零」已是社會經濟動盪的根源。

華爾街日報今(5)日發表題為「習近平放棄動態清零的來龍去脈」的長篇報導,描述中國防疫政策轉彎鬆綁的過程。

報導直指,2022年春季Omicron變種病毒在上海出現,習近平曾試圖給上海迴旋餘地,實施精準封控而非全面封鎖,希望上海能為中國一個未來幾年與COVID-19病毒共存的模式。但隨著病例激增,以及其他地方抱怨上海疫情外溢,習近平命令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親信李強恢復大範圍封控。

了解相關決策的官員和顧問說,習近平當時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自己在中共20大取得「重大政治成功」,這需要壓制對他權威的任何挑戰,包括對衛生政策的挑戰。

報導提到,2022年10月中共20大結束時,中國全境染疫人數上升的報告不斷流入中央,已讓他難以辯稱「動態清零」取得成功。

報導引述知情者指出,僅管「動態清零」讓中國出口和零售銷售大減,地方財政捉襟見肘,部分民眾被逼到幾乎崩潰的地步,但習近平當時並不準備改變他的立場。

直到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2022年11月4日訪問北京時,儘管當時病例已經激增,但習近平並沒有釋放任何關於防疫措施轉變的訊號。另一方面,商界人士也呼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放鬆防疫政策。

但在此之後,習近平11月間接收到了諸多訊號,顯示他的「動態清零」政策,正成為社會不穩定和經濟動盪的根源。疫情期間屬中國經濟主要成長引擎的出口,10月份出現了兩年半以來首次下滑,加上上海封城後幾個月的零售額持續下滑,這些數據讓中國領導層「感到震驚」。

但即使如此,習近平也沒有準備好完全放棄動態清零政策。他決定採取「漸進」方式放寬這些措施,沒有明確的退出時間表。

2022年11月11日,中國宣布了放寬性質的優化防疫20條措施,帶動中國股市反彈,並燃起了更大範圍重新開放的希望,但中共官媒人民日報一連發文強調這是「優化調整」而非放鬆,加上習近平沒有發出明確訊號,一些地方官員重新緊縮了防疫措施。

報導引述接近決策層的官員和顧問說,習近平此時開始收到多份報告,顯示全國各地的住宅小區聯合起來舉行小規模抗議,反對將居民限制在家中的措施。

直到11月26日和27日,中國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爆發抗議活動(白紙運動)。一些抗議者更直言不諱地批評習近平和中共,上述官員和顧問說,這種罕見的民憤表達,引起了習近平和他核心圈子成員的警惕。

知情人士說,在防疫的努力似乎越來越徒勞,且造成的社會和經濟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習近平決定幾乎放棄動態清零政策。這可從同年12月1日,習近平向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提到,抗議活動反映民眾對防疫措施的沮喪,以及疫情致死率大減的表態,反映這一轉變。

報導直指,這種防疫政策急轉彎,將中國推入了新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無論全國各地醫院的醫護人員,還是各地防疫官員,都沒有得到關於這一政策轉變的預警,導致他們在沒有醫療必需品儲備的情況下,面臨患者激增的局面。

在此之前一段時間,中國沒有推動民眾的疫苗接種,沒有儲備抗病毒和相關治療藥物,也沒有對醫院及急診室擴建和升級。而是將更多資源用於建設臨時隔離設施、實施嚴格封控,以及對民眾大規模核酸檢測。

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國80歲以上老人約有40%沒有全程接種疫苗。而全國每10萬人只有不到4張加護病房(ICU)床位,而香港和新加坡分別有7.1張和11.4張。

報導認為,習近平在2022年12月31日發表的新年賀詞中似乎承認,防疫政策急轉彎削弱了公眾對他領導力的信任。他當時說:「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

然而,就連一些官方專家也對防疫放開的時機選擇提出質疑。2022年12月16日,中國流行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公開表示,「如果單純從公共衛生觀點來看,我們寧願把(重新開放)時間再往後拖一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