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菲律賓不再親中遠美 北京急拉攏小馬可仕

  • 時間:2023-01-09 11:00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SCMP、Inquirer.net
  • 撰稿編輯:張雅涵
菲律賓不再親中遠美 北京急拉攏小馬可仕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3日前往中國展開3天國是訪問。(圖:@bongbongmarcos)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自去年中上任後,一改前任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親中遠美」的路線,試圖平衡該國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以及軍事盟友美國的關係。2023年開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待來訪的小馬可仕,分析認為,北京正積極拉攏菲律賓,避免馬尼拉和美國走的更近。

北京拉攏小馬可仕 阻止和美國更親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4日接待受邀來訪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 這是小馬可仕自去年6月上台以來首次走出東南亞地區的海外訪問,小馬可仕也是北京在2023年首位接待的外國領袖。對於小馬可仕的這趟訪問,北京和馬尼拉都致力營造友好氛圍,並暫時擱置了兩國最大的衝突點-南海主權爭議問題。分析則指出,針對小馬可仕的這趟訪中行,馬尼拉和北京各自有各自的盤算。

這是習近平與小馬可仕不到兩個月內的第二次會晤,兩人已經在去年11月,於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面。

這同時也是習近平2023年的首場外交秀,對北京的重要性不在話下。南華早報(SCMP)分析指出,北京在美中之間的競爭加劇之際邀請小馬可仕走訪中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防止這個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重要成員國與美國走得更近。

中國外交部表示,小馬可仕的這趟國是訪問充分體現中菲對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將「開創中菲友好的新黃金時代」。

如何平衡與美中關係考驗小馬可仕

對於小馬可仕來說,選擇中國作為東協外的首個出訪國家,是為他執政下的菲中關係發展設下基調。

菲律賓每日詢問報(Inquirer.net)報導,小馬可仕上台後著手修補與美國的關係,與此同時,他也說馬尼拉和北京的關係將開啟「全面戰略合作的新篇章」,被一些外交觀察人士形容他正在進行「微妙的平衡」(delicate balancing act)。

在前任總統杜特蒂執政的6年間,馬尼拉往中國這個重要貿易夥伴傾斜,另一方面遠離傳統盟友美國。

中國是菲律賓最大的貿易夥伴,以及官方發展援助的主要來源,也是COVID-19疫情前的第二大國際遊客來源。在這個東南亞國家走入後疫情時代之際,小馬可仕希望中國的遊客、學生和投資者回到該國,刺激該國經濟復甦。

南華早報報導指出,小馬可仕是在將菲國和美國的關係提升到雙方都感到「舒適」的程度後,才接受北京邀請前往訪問。

小馬可仕已在去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於紐約會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兩位領導人同意擱置過去的分歧,並加強兩國軍事盟友的關係。小馬可仕當時向拜登保證,菲律賓將永遠是美國的「夥伴、盟友和朋友」,而拜登也重申華盛頓「對保衛菲律賓堅定的安全承諾」。

中菲關係發展 南海問題成焦點

在這之後,小馬可仕才於11月接受習近平邀請前往北京訪問。而儘管菲中都表示有意提升雙方關係,但兩國持續在南海問題上劍拔弩張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北京聲稱對幾乎整個南海地區擁有主權,儘管國際法院幾年前已裁定,北京的主張沒有法律依據。

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對部分南海海域的主權聲張重疊,馬尼拉才在上個月命令其軍隊加強在這片爭議性水域的存在,因為據報中國已開始在鄰近南沙群島(Spratly Islands)的4處無人島礁進行新的填海造陸行動,馬尼拉對此進行譴責,指這已經違反先前的國際仲裁。

不僅如此,在去年11月,當來自中國火箭的殘骸掉入南海時,一艘中國海警船阻止一艘菲律賓船隻拖吊這些殘骸,也引發雙方緊張。

南海問題揮之不去 中菲關係發展挑戰

不過,和杜特蒂拒絕譴責北京的態度不同,小馬可仕上台後堅稱,他絕不會讓中國踐踏菲律賓在該地區的海洋權利,他並說,他前往北京訪問就是希望解決「雙邊和地區的政治與安全問題」。

儘管小馬可仕試圖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但國內對於北京在該地區的獨斷行為多有不滿,這也對他試圖平衡美中關係的努力造成挑戰。

馬尼拉智庫「亞太進步之路基金會(Asia Pacific Pathways to Progress)」研究員瑞傑龍(Aaron Jed Rabena)告訴每日詢問報,小馬可仕這趟北京行「是對他是否能在外交政策中,保持微妙平衡能力的一項測試,尤其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

菲律賓智庫「國家利益基金會」主席阿瑪多三世 (Julio Amador III) 表示,有鑑於菲國和中國的經濟關係密切,且兩國間有著「棘手」的安全問題,小馬可仕的這趟中國行確實有其必要性。

然而,他補充說,儘管兩位領導人都表達希望實現更開放的溝通,來促進兩國關係發展,但是否能實現這項目標,「關鍵是後續的行動」。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