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比石油更集中!WSJ:中國高度壟斷綠能恐成另一能源危機

  • 時間:2023-01-17 16:01
  • 新聞引據:、華爾街日報
  • 撰稿編輯:陳文蔚
比石油更集中!WSJ:中國高度壟斷綠能恐成另一能源危機
風力和太陽能雖然是免費的,但利用這些能源轉換為應用的生產技術,在中國高度壟斷下,西方想在地製造恐將付出高昂成本。(Pixabay)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依賴進口石油與天然氣國家開始高度關注依賴問題,但《華爾街日報》報導,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正在全球綠色能源供應鏈中產生。根據統計,中國生產全球超過70%的矽晶太陽能光電組件,電動車電池產能也佔全球3/4,相對石油輸出國組織13個國家控制全球40%的石油,即便加上OPEC+也只有60%,顯示了可再生能源的全球供應鏈有多集中在中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十多年前,中國政府率先確認了清潔能源的重要戰略地位多年來藉由大量的政策補貼,加上廉價電力、勞動力和土地,現在已經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製造方面佔據全球主導地位。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上周公布數據顯示,用於鋰離子電池之用的金屬鈷,中國提煉量佔全世界供應量的95%,中國所生產的電動車電池產能就佔全球3/4。而以矽晶原料為主的太陽能光電相關零組件,中國產能也佔全球70%以上。

中國太陽能、風能產品零組件產量佔比均高達8成

從BloombergNEF的數據也顯示,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部件等清潔能源產品新工廠的全球投資中所佔比例穩定在80%。

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來說,全球獲得的好處是,利用中國低成本的製造和高度整合的供應鏈,大大的改善了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從2010年到2021年間,部分國家的大型太陽能光電設施的發電成本,下降幅度高達90%。

隨著地緣政治緊張促使西方政府開始對半導體以及潔淨能源等敏感行業進行供應鏈多元化,像是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提供補貼,以鼓勵國內製造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風能組件,且將稅收抵免與在地製造掛鉤,也就是必須本地製造才能獲得稅收抵免。而歐盟也可能會放寬規定,推出自己的綠色產業政策。

美歐要求在地製造恐讓成本和終端售價翻數倍

不過報導提醒,發展潔淨能源技術本地製造的成本並不低,根據BloombergNEF的數據,在美國和歐盟光建廠成本就可能高達中國的6倍,再加上更高的勞動力價格和能源費用,均意味著這些國家的運營成本也會更高,也會推高零組件價格,估計光一個西方製造的零組件就有可能是中國產品價格五倍之多。

報導認為,風能和太陽能雖然是免費的,但在自己的國土上打造利用這些能源所需的產業可不是免費的。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