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藉軍售擴大影響力 國際社會應予正視

  • 時間:2023-01-27 06:00
  • 新聞引據:採訪、National Interest;EurAsian Times
  • 撰稿編輯:張子清
中國藉軍售擴大影響力 國際社會應予正視
圖為中共軍隊駐吉布地保障基地進駐儀式2017年8月1日在基地營區舉行。(資料照片/CNA)

近年來中國軍事工業快速增長,北京正利用其武器出口並結合私人軍事和安全公司(PMSC)的模式,擴大在國際軍售市場的份額,北京透過廉價促銷,以及不在乎買方國家的人權紀錄出售武器,目的為擴大全球影響力與謀取經濟利益,其做法應受到國際社會的嚴格檢視。

中國利用武器出口 擴大影響力

在中國軍事工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北京正利用其武器出口與派駐私人軍事和安全公司的官民結合模式,擴大在國際軍售市場的份額,增進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私人軍事和安全公司是專門提供保安武裝力量的民營公司。

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雜誌文章指出,在南海周邊區域,中國利用軍售強化與部份東南亞國家的盟友關係,藉此對抗由美國主導的抗中聯盟。中國向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6個國家出口武器,分別是緬甸、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和泰國,並且向這些國家派駐私人軍事公司。但是,在與中國存在南海主權爭端的越南和菲律賓,北京並未向其出口武器或派出私人軍事公司,反映出主權爭端引起的緊張關係。

除了東南亞,中國已在23個非洲國家擴大武器出口,其中包括派駐有私人軍事公司的4個國家—中非共和國、吉布地(Djibouti)、衣索比亞和蘇丹。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目前非洲前5名武器供應國分別是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美國,不過,美國、法國和德國在製造高品質國防設備方面超過中、俄。

此外,在逐步拓展非洲取得的軍售獲利下,中國也將目光投向拉丁美洲,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委內瑞拉在內,已購買中國的武器系統或接受私人軍事安全服務。

廉價與無視人權 發展中國家青睞主因 

中國出口的武器系統與俄羅斯一樣,被視為西方國家軍售系統的廉價替代品,這也是中國武器獲得發展中國家青睞的主要原因。

駐美國的獨立國防分析師劉易斯(Ben Lewis)告訴歐亞時報(EurAsian Times):「中國已經發展出強大的本土武器工業,可以生產各類型武器系統,而這些系統平均比美國或歐洲的武器系統便宜,中國利用這些武器系統的銷售,發展與買方國家的關係」。

此外,中國在與西方競爭國際軍售市場時,除了以廉價為號召外,中國出口武器從未考量買方國家是否存在人權問題。

劉易斯指出:「中國出口武器不像美國那樣,受到最終用途監測(End-Use Monitoring, EUM)的限制。最終用途監測是美國的一項政策,要求出售的武器必須按照國際法使用,並且未經許可不得轉售。」

中國因為沒有這樣的顧慮,可以藉此向美國及其盟友不願出售武器的國家,大力促銷武器裝備。

中國私人軍事公司 潛伏各國擴大影響力

中國出口武器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擴大建立與買方國家的經濟聯繫,以及部署私人軍事和安全公司保護中國在當地的重大建設項目,例如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一系列項目,包括礦場、港口和鐵路等。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國際和防務資深研究員帕拉奇尼(John Parachini)表示,與俄羅斯傭兵軍團瓦格那集團(Wagner Group)從事秘密軍事行動的性質不同,中國的軍事安全公司主要是非武裝活動,以防禦性安全任務為主,目的是維護中國的利益。

獨立國防分析師劉易斯指出,由於大多數中國私人軍事公司直接或間接隸屬國有企業,在中國的軍民融合(military-civil fusion)政策下,北京利用這些私人公司做為掩護,擴大對駐在國的影響力。

中國以廉價競銷並且無視人權的擴大武器出口,只為謀取自身經濟與政治利益的作法,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嚴格檢視。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