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2023經濟挑戰大 內外需如何點火?

  • 時間:2023-01-28 05:3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2023經濟挑戰大 內外需如何點火?
政府相關機構以及智庫普遍認為,今年經濟將比去年差。(圖:中央社)

2023年迎接兔年新春,台灣已難像過去2、3年一樣,靠著出口動能噴發,衝刺經濟成長率,在今年充斥高度不確定性下,面對諸多政經黑天鵝,如何為內外需點火,力保經濟不致衰退甚至小有成長?

台灣經濟挺過2022年旺季不旺,仍可維持正成長步調,但進入2023年,由於國際政經黑天鵝持續,變數太多,政府相關機構以及智庫普遍認為,今年經濟將比去年差,根據台灣中央銀行最新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53%,主計總處則估2.75%,皆認為難以「保三」。

大環境不利因素未退 外需難以期待

從外需方面來看,全球通膨、升息、俄烏戰爭效應持續下,雖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支撐我國先進製程等出口表現,但全球終端需求大降下,整體出口自2022年下半年起急速滑落,尤其今年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陷入經濟衰退隱憂,中國也還在疫情解封陣痛期,春節過後料將掀起新一波疫情,各項不利因素並沒有消退跡象,都將持續壓縮終端需求,由近期出口、外銷訂單表現看來,這股不景氣恐將持續一段時間。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說:『(原音)因為最近幾個月出口的實際數字並不是很理想,而且整個海外這種訂單或是需求,其實短期內他會存在一些慣性,所以難免遞延影響到接下來的1月份。』

另一方面,製造業持續庫存調整,僅有國內鋼鐵業者認為全球鋼市去化庫存已臻尾聲,大多業別包括半導體、礦塑化、機械、紡織等,多認為到今年上半年才會告一段落,部分資通訊產品業看法更是悲觀。

公共建設穩住內需 現金如何刺激消費成關鍵

台灣歷經美中貿易戰、COVID-19帶來的出口需求爆發後,不但基期拉高,更有政經黑天鵝環伺,使得今年外需雖仍有一定的支撐,但較難成為今年經濟主基調,因此各界將眼光放在內需。

其中,政府今年投入6千億公共建設預算,為史上最大規模,涵蓋2050淨零排放相關投資,像是離岸風電、台電電網強固計畫等,另外還有半導體投資持續下,都可為內需點火,尤其這些投資還可望發揮槓桿效應。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說:『(原音)可以透過政府淨零碳排的相關公共建設投入,激勵民間更多的綠能、淨零碳排相關的一些投資,台電其實最近公布10年強韌電網計畫,這5,900多億,就帶給民間企業很多商機,比如說電網、儲能、電網分散、強固等等,所以我覺得其實公共建設這塊除了本身的貢獻外,我覺得槓桿對民間投資這塊也非常非常重要。』

民間消費方面,疫情解封,民眾生活如常,消費力出籠,還有國際旅客來台觀光,可為內需保溫,除此之外,政府確定與民分享經濟成果政策,將普發6千元現金,雖然發現金,民眾可能會選擇存起來,但若規劃配套得宜,誘發消費,這些將是額外的GDP動能。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說:『(原音)現在就是說1,200億到底能夠發揮多少消費的刺激作用,這個要事後才知道,但是政府可以事先就是用一些鼓勵的措施等等,除了出來講講話,當然地方政府也許也可以有一些誘因,因為有6000塊大家都在搶,所以可能地方政府也會加碼。』

不確定因素仍多 當心第二波通膨

學者認為,今年不確定因素仍多,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各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加劇,帶來全球經濟下行風險、金融市場波動,將連動影響台灣。而全球通膨壓力也是重要一環。因為除了俄烏戰事、供應鏈瓶頸、極端氣候、升息等牽動通膨因素外,中國未來一旦結束疫情解封陣痛期後,需求回籠,雖可為全球經濟帶來正面影響,但與此同時,卻也可能因此推升原物料成本,為全球帶來第二波輸入性通膨,台灣同樣也會受到影響。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台灣需緊盯局勢,滾動檢討、推出因應策略,尤其衝刺內需規劃務必周詳,才能確保兔年經濟續開紅盤。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