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搖籃曲》回望難民經歷 金翠自許當生命外交官

  • 時間:2023-02-04 14:1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搖籃曲》回望難民經歷 金翠自許當生命外交官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迎來了一位相當特別的加拿大越南裔作家金翠(Kim Thúy),帶著她《搖籃曲》中文版首度與台灣讀者面對面,並接受央廣專訪,分享個人生命經歷。(江昭倫 攝)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迎來了一位相當特別的作家金翠(Kim Thúy),她10歲時曾經歷所謂越南「船民」難民潮,最後安頓在加拿大。她因為寫下了兒時難民的經歷《搖籃曲》一砲而紅,奠定文學地位,今年台灣讀者終於有機會一讀《搖籃曲》中文版,金翠也特別接受央廣專訪,暢談這段極其特別的生命與書寫經歷。

書寫「越南船民」難民經歷   一砲而紅  

第一眼遇見金翠,馬上就會被她充滿熱情的活力感染。她是今年台北國際書展邀約的重要海外作家之一,帶著她《搖籃曲》中文版首度與台灣讀者面對面。

《搖籃曲》出版12年來, 陸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球40個國家發行,但中文版卻遲至今年才由時報正式出版,今年9月,《搖籃曲》電影版也即將在加拿大上映。

《搖籃曲》是金翠回憶她兒時歷經「越南船民」的難民遭遇以及抵達異鄉後的點點滴滴,當中也融合了有同樣遭遇的人的故事。

所謂「船民」是指1975年在越南勞動黨,也就是今天越南共產黨的政權統一越南之後,出於對共產政權的恐懼而乘船離開越南逃難的難民。金翠是萬千難民中的其中之一,她生長在一個越南富裕家庭,從小受良好教育,但公產黨掌權之後,一切都變了,當時她才10歲,跟著家人一起逃難到馬來西亞難民營,後來獲加拿大政府收容,最終安頓在加拿大魁北克。

金翠可以說是加拿大多元文化融合下一個很具代表性的成功例子,小時候待過難民營,之後在加拿大讀書、結婚生子、開展自己的人生事業,她當過翻譯,曾被指派回到越南擔任一間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還開過餐廳,之後出書當了作家之後,現在也同時在加拿大蒙特婁電視台主持一個名為《金女士的餐桌》帶狀電視節目,每一集金翠會邀請不同領域的人到某家餐廳品嚐美食,也談論不同的生命主題,可說相當活躍。

不過,把將近50年前的事情譜寫成書出版,其實完全出乎金翠意料之外。她說,最初是因為她在等紅燈時容易打瞌睡,就想到在筆記上寫些東西讓自己有事做,然後就慢慢開始寫下一些過去發生的事情,寫到差不多完成了,有朋友得知後就拿她的手稿給出版社。金翠笑說,當她接到出版社來電說要幫她出書時,自己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精煉、輕盈文字  回望隱晦傷痛記憶烙印

《搖籃曲》裡,金翠用一種精煉、帶有一種距離之美的文字,回望那段傷痛的記憶烙印。該書12年前首度出版時,就在加拿大一砲而紅,獲得包括加拿大總督文學獎等無數獎項殊榮,當時評審團的評語是「毫無自戀或自憐的痕跡⋯一段悲劇的旅程,以一種敏銳、敏感、節制得恰到好處的聲音來述說」。

《搖籃曲》由一個個極短的單篇所構成,時序跳接卻相互呼應,和一般沈重的歷史題材書寫很不一樣,讀者閱讀起來會覺得很輕盈、很私密,又有一種現代新潮感,金翠不落俗套的敘述形式,給人很深的悲傷感,也更體會到生命的珍貴。

像是在逃難船上,金翠先是寫到:「我們都在恐懼中動彈不得,因為恐懼而動彈不得,當那個長滿疥瘡的嬰兒尿在我們身上時,我們不再閉上雙眼。鄰人嘔吐時,我們不再捏住鼻子,我們麻木了⋯⋯」,但當有個小女孩在船舷踩空被大海吞沒時,金翠寫到:「她的事在惡臭彌漫的船艙內部傳開,像個麻醉氣體一樣蔓延開來,甚至像是笑氣,它將唯一一盞燈泡化作北極星,把浸滿機油的餅乾變成奶油酥餅⋯⋯。」

《搖籃曲》之所以給人纖細、敏銳,充滿視覺、觸覺、嗅覺的閱讀體驗,背後其實也有「洋蔥」。原來金翠的小兒子出生2歲時就被診斷出是自閉症,為了學會和兒子溝通,金翠上了許多課程,由於自閉症無法表達,又不能身處太吵雜的環境,逼使她要仔細安靜觀察兒子行為舉止,理解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這也打開了她的聽力、眼力,她透露,她甚至連煮牛排煮到幾分熟都可以用耳朵就聽出來,也因此她在寫作時,很自然會用自閉症的觀察力去架構她的文字。

金翠說,因為生命的經歷,她來到兩百年沒發生過戰爭的加拿大,經過這麼多年,她已經不能說自己是越南人了,因此她是以一個加拿大人的眼光譜寫《搖籃曲》,也因為在加拿大重生了她第二個生命,她才能平靜地寫下昔日這段故事。金翠:『為什麼用美的文字來作書寫的工具,從文字出發才完成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是,對於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來說,我用很直白言語形容苦難,大家想到理智的程度,可是當你用美的工具來闡述苦難的事件,大家可以從內心感受到這件事情,帶給大家的迴響。』

儘管看似用一種平靜的方式回顧那一段驚濤駭浪的生命衝擊,有時也會忘記以前的遭遇,但有一回,當金翠前往電影拍攝現場看他們拍攝她的故事時,片場內營造的逼真感,讓她瞬間聞到當年難民營的氣味,雨的特效打在塑膠布上,整個視覺、嗅覺的衝擊,讓她當下情緒爆發,哭了整整一個小時,她才發現,很多事情其實老早就烙印在身體裡了,並沒有消失。

自許當生命外交官 宣揚生命美的好

金翠說,《搖籃曲》出版之後,她遇到很多世界各地的越南人告訴她:「你怎麼知道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很多新一代移民也會跟她說,因為《搖籃曲》,他們才知道他們的祖父母發生的事情,多了溝通的話題,至於對於她自己的下一代或是年輕一代的人來說,金翠認為她只是提供他們一個了解過去歷史的契機。金翠:『給下一代,其實只是提供一個小窗口,期待他們用自己用好奇心發掘歷史,但是沒有要求他們要怎麼做,期待給他們一個驅使、一個動力;再者這些船的難民,他們在歷史上,不管在越南或在全世界,其實沒有被紀錄過,等到老的這一輩死去後,就沒有人傳承這個故事,當年發生的一些經歷,所以也希望把這個故事寫下來,讓大家知道。』

當年船民逃難過程中,很多人失去寶貴生命,金翠幸運活了下來,她說自己身上可以說乘載很多人的生命,因此她非常珍惜,絕對不能搞砸,她也自許要當一個生命外交官,不斷宣揚生命的美好,無論面對一個人、兩人或是100人、200人,她的態度都是一樣。金翠:『經過這麼多事情,自許當生命的外交官,要讓大家都能了解到珍惜生命的可貴,還有喜歡生命中發生的每個事件,一分一秒,要好好的珍惜。』

只是,將近50年前發生的難民經歷,再看看當今國際社會局勢,金翠坦言,人類總是不斷在重複歷史,難民還是一直不斷出現,令人遺憾。

《搖籃曲》處女作問世後,金翠發現她愛上了寫作,停不下來了,走到哪,也會碰上很多人主動跟她分享很多個人生命故事,她陸續出版了三本小說、一本食譜,以及與另一位創作者合作的作品,她說,自己對於文字非常斟酌,甚至會花上一天的時間只為推敲出一個適合的詞句,她大笑說:「可能是當過律師,所以很清楚,每一個字都非常貴!」

儘管第一次造訪台灣,但金翠認為台灣與越南同屬亞洲,有相似的文化,台灣讀者對於她書中的描述應該更能感同身受,「特別是字裡行間留下的沈默」,相信台灣讀者一定會懂!


《搖籃曲》是金萃回憶她兒時歷經「越南船民」的難民遭遇以及抵達異鄉後的點點滴滴,當中也融合了有同樣遭遇的人的故事,今年首度由時報出版中文版。(江昭倫 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