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兩會結束 看不到中國經商環境變強的希望

  • 時間:2023-03-15 17:5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兩會結束 看不到中國經商環境變強的希望
中國兩會閉幕,今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官方將經濟成長目標定在 5% 左右。圖為上海一處大型商場。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中國兩會已於13日閉幕,中國新的國務院總理李強也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的成長提出一些看法,其特別強調推動「高質量」的發展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希望在今年總體經濟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達到李克強前總理所期待的目標經濟成長率5%。事實上,在許多景氣預測機構看好中國防疫政策鬆綁後所帶動的需求上漲,對於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表現多認為會較去年為佳,但是,中國官方對於今年的經濟預測雖高於去年中國實際經濟成長率3%,但卻較去年的官方預估值5.5%低,此一經濟預測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進一步討論。

美台核心通膨續高的隱憂

首先,從今年以來,原先各國央行樂觀預估通貨膨脹將會逐漸趨緩,但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並未如預期地降低,根據美國勞工部14日公布的最新物價數據顯示,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一月增加0.4%,比去年同期增加6%,未計算食物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率5.5%,較一月份的5.6%低,台灣二月份的物價指數年增率2.43%雖較一月低,但是,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2.55%是較本月物價指數高的,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高於物價指數年增率的現象在去年8月到11月間也發生過,這顯示物價上漲的情況已擴及的一般民眾常購買的許多產品上,而非僅集中在蔬果或能源的價格上。日本2月份東京消費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4%也高於原來預期的3.3%,由台、美、日等國的物價統計數據可以知道,全球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衝擊仍大,亦即,通貨膨脹對全球經濟的傷害仍會持續,對以出口為主要經濟成長動能的台灣、中國與韓國等國而言,未來經濟的變化仍具高度不確定性,這也是李強會認為中國今年要達到5%經濟成長率有極大挑戰的原因。


全球面臨通貨膨脹的衝擊仍大,未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具高度不確定性。(示意圖:Viki Mohamad/Unsplash)

勿低估美國銀行破產對中國房地產壞帳問題的影響

其次,當美國通貨膨脹未能快速減緩時,美國FED採取升息的政策方向仍會相當確定,此時,廠商在市場取得的資金成本將愈來愈高,換言之,廠商或金融機構要維持在過去低利環境下的報酬率也會愈來愈低,因此,體質較不健全或規模較小的廠商就可能因為資金成本的上升而產生虧損的現象。近期,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與加密幣放款銀行Signature Bank陸續倒閉已引發金融市場的動盪,這除了是因為通貨膨脹導致全球央行須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原因外,通貨膨脹導致全球需求減少,進而使得經濟成長出現停滯或衰退仍是主因。因此,除了目前已經出現破產的美國部分銀行外,許多風險承擔能力較低的小規模企業或房地產開發商,也可能是未來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對象,特別是在去年即已陸續傳出房地產開發商債務違約的中國市場,雖然中國政府已多次宣示「保交樓」的政策方向,但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違約問題卻也是中國政府尚未解決或無法解決的難題。

歐盟將學仿美國審查對外投資 不利中國

再者,就科技發展而言,歐盟近期也要採取與美國一致的立場,對於歐洲企業在海外投資生產設施的方法推動對外投資管制策略,以限制中國與其他競爭對手從西方國家取得尖端技術的能力。試想,即使美國在許多科技領予以處於領先地位,美國政府、學校與學術研究機構仍持續吸引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前往美國,才得以讓美國持續維持領先地位。因此,當歐盟與美國同時對中國採取科技管制後,中國科技的研發能力將會受到更大的限制,李克強所宣示的科技要自立自強,李強將看不到。

最後,美國銀行的破產與歐盟對中國的科技管制都是中國在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時未發生的,但在中國兩會結束後已經發生,特別是歐盟的管制措施,必然會進一步加速歐盟企業離開中國,中國的經商環境只會變得更加惡化。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