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署為照護中低收入資源回收個體戶,自2019年起推動「資收關懷計畫」,補助地方環保局陸續推出保價收購、到府收運、微型保險等措施,希望對弱勢資收個體戶的照顧更全面。
環保署於2017年推動「資收大軍計畫」,雇用街頭常見的資源回收個體戶,協助清潔隊及社區進行分類工作,以提升資收物分類品質,每月工作上限為25小時,最高可領約新台幣4,200元。
為了更直接照顧弱勢對象,環保署於2019年將「資收大軍計畫」轉型為「資收關懷計畫」,優先補助中低收入戶,根據其實際資收量,以高於市價2至3倍的價格收購,以緩和回收價波動的影響,每月上限5千元。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秘王嶽斌說:『(原音)但是我們是覺得說要能夠更照顧資收個體戶,而且有回收的實力的話,希望能夠把補貼的內容做一些調整,也就是按照中低收入戶的資收個體戶實際回收的量,按照市價的2到3倍來作收購,上限提高到5千塊每個月。』
「資收關懷計畫」除了加碼補助收購,也新增提供到府收運,必要時可約地方環保局到府清運資收物,同時還提供環境改善服務,至個體戶貯存區進行場域清消,並購置口罩、防疫面罩等防疫物資贈予資收個體戶。此外,只要是環保局造冊參與「資收關懷計畫」的對象,若符合微型保險資格,環保局也會協助投保。
2020年「資收關懷計畫」回收量達9,215公噸,2022年則提高至1萬3,510公噸,成長近1.5倍。環保署表示,相關補助金由環保局造冊發放,原本的「資收大軍計畫」經費已全部轉型推動「資收關懷計畫」,目前尚有經費可供地方環保局申請擴大執行,環保署後續也會檢討執行成效,持續滾動修正計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