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消失的定價機制/亡羊補牢 缺蛋不重演?

  • 時間:2023-03-21 16:0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消失的定價機制/亡羊補牢 缺蛋不重演?

在台灣運作近30年的「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蛋價評議委員會)」,受「缺蛋」問題重演下,定價功能已無法彰顯。蛋農、蛋商喊價推高末端零售價,由於雞蛋是民生必需品,消費者只能接受被「喊」出的蛋價。消失的定價機制,是否該「打掉重練」,進行適度改革?農委會喊出3年投入新台幣10億助蛋雞農禽舍改建,希望藉此提高產蛋率,消費者未來真可不必再面臨缺蛋的恐慌?

市場蛋價混亂 盤商先調售價自保 

位於台北市的這間大批發蛋行內,傍晚近6時,從中南部載運雞蛋北上的貨車,正忙著卸貨。蛋行第二代接班人是一對兄弟,哥哥劉威志負責業務,弟弟劉威宏專責會計,兩人忙進忙出,得確認當天所調的雞蛋貨源都沒有問題。

『(原音)都用喊的,你現在以北部的批發價來講,北部的批發價是55元,可是你現在去南部調蛋,南部調蛋喊到75元,一斤差了20元。報紙(公版)雖然報的很便宜,可是你民眾根本買不到這種便宜的東西,因為市場上就是沒有這個東西嘛。』劉威志無奈的說。

以這家蛋行來說,除了是大批發的角色,南部也有自己的蛋雞場,但由於經營的蛋雞場產出的蛋量減少,在供貨給下游不足的情況下,也得在產地到處調貨。只是依照蛋價評議委員會,產地價一斤45.5元,以一箱20斤計算,產地價應為1箱910元,但如今產地價最高卻可以喊到1500元的價位。劉威宏說:『(原音)從過年前產地價是850元,其實就已經有人拿到1100元的價格,都還算可容忍範圍,因為一箱雞蛋,就賺個50元嘛,那即使我拿到少量的1100,我多賣3、4箱,補這箱就算了,可是過年之後這個狀況加劇,1200、1300、1400、1500。因為1箱雞蛋毛利,就是那3%、 5% 我們的毛利就是30元到50元的毛利,結果突然變成我的成本比我的毛利高出,等於是負利12倍以上。』


由於中南部雞蛋產量不足,過往大貨車可滿載蛋箱的情況已經改變,如今大約只有三分之二。(圖/陳林幸虹 攝)

為不讓蛋行虧損,劉威宏也只能向下游的廠商說明,並提高價格。換句話說,下游的中盤商或是大型餐飲業,所拿到的價格,也因為上游的大盤商調度雞蛋價格提高,跟著得付出較多的成本。所以到了零售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劉威宏說:『(原音)比如說今天3月9日,我本來跟他(下游)預告說 3月13日應該會再漲,結果到3月9日發現不行,我3月10日一定要再漲,否則我會賠。就落差很大,突然今天漲100,突然明天漲50,突然漲完50之後,跟你說欸不是喔,到下午說是漲300喔。所以我追了2到3個星期,我發覺我怎樣都追不上黑市的價格,所以我到最後唯一能做的方法就是,我原本毛利4%,我為了去防止黑市追過我的成本,讓我變成倒賠,我只好一口氣把毛利抓到30%,轉嫁消費者,然後讓黑市來追我,而不是我一直追著黑市跑。其實我們前兩個禮拜就有在做這些,否則我們現在已經倒閉了。』


大盤商供貨給中下游,但因上游所拿到的價格混亂,蛋行也只好先調高價格自保,到了零售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圖/陳林幸虹 攝)

買不到蛋中雞 產蛋率低的老母雞續生產

來到了位於屏東縣的一處蛋雞場,80多歲、飼養蛋雞已40年的蘇姓蛋農,和合作社契作的1萬5千隻蛋雞使用的是非開放式禽舍,另外約3萬5千隻蛋雞則是傳統的開放式禽舍飼養。他說,蛋雞通常產蛋1年半至2年就會進行淘汰,但這1、2年來,因為國內外禽流感疫情嚴重,種雞進口困難,沒有種雞就無法生出蛋雞,即便好不容易進口種雞後產出蛋雞,但送到蛋中雞場飼養後,又因為去年首次在台灣國內現蹤的H5N1禽流感疫情嚴重,部分蛋中雞場遭感染被撲殺,蛋農買不到產蛋尖兵的蛋中雞,只好持續靠著產蛋率低、體弱又易感染疫病的老母雞持續下蛋。今年又遇到幾波寒流直逼南部,在日夜溫差大的情況下,蛋雞產蛋更為困難,使得缺蛋問題繼去年後又重演。蘇姓蛋農說:『(台語原音)我一次新的雞進來,大約1萬隻,產蛋大約40多箱,雖然可能會有一些體弱的,每天會大約死掉1至2隻,那保守算9千多隻,但現在產下來的蛋只剩20多箱。老母雞就像我們人一樣,老了又不會生,還是只能讓牠們吃飼料,生蛋時也不知道是那一隻在生,上萬隻在那邊,也不知道是那隻會生,那隻不會生,飼料還是照吃,且照3餐吃,料吃愈多,生愈少,即便市場價格好,但還是難有賺頭。』


蛋農買不到產蛋尖兵的蛋中雞,只好持續靠著產蛋率低、體弱又易感染疫病的老母雞持續下蛋。(圖/陳林幸虹 攝)

由於國內雞蛋產銷是蛋農負責生產,運輸和銷售全交給盤商的「包銷制」,蘇姓蛋農表示,在目前缺蛋的情況下,即便老母雞下蛋的品質差,盤商仍競相搶貨。蘇姓蛋農說:『(台語原音)當缺蛋時,蛋的品質差,大家也是搶,量如果多,就會嫌蛋殼薄。淘汰和進新的雞,時間不一定,就看市場。市場好的話,我說要抓去淘汰,盤商會說,不要抓去淘汰,我們說雞蛋品質不好,他(盤商)會說不會呀,很漂亮。』

蘇姓蛋農說,老母雞下的蛋比較大,重量也比較重,因此20斤的蛋箱現在通常不到200顆蛋,換句話說,官方數據目前仍以每箱200顆計算雞蛋缺口,跟實際已有落差。


老母雞下的蛋比較大,重量也比較重,20斤的蛋箱通常不到200顆蛋,官方數據仍以每箱200顆計算雞蛋缺口,跟實際已有落差。(圖/陳林幸虹 攝)

台灣蛋雞重鎮彰化縣 產蛋數全台近5成

根據農委會2022年第三季畜禽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共有2,118個蛋雞戶,飼養4,492萬隻蛋雞,年產83億顆雞蛋,平均每天產蛋2300萬顆。彰化縣是台灣的蛋雞重鎮,在養隻數達2017萬隻,佔全台44.9%,其次為屏東縣占全台15.9%,接下來才是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


根據農委會2022年第三季畜禽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共有2,118個蛋雞戶,彰化縣是台灣的蛋雞重鎮。(圖/農委會提供)

各地盤商透過運銷業者在中南部的蛋雞場集蛋後分類販售,過往蛋農向盤商收取價格的依據,就是依照「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蛋價評議委員會)」所制定的價格為準,但在蛋農、盤商互為喊價下,蛋價評議委員會的報盤價如同虛設。

學界籲定價機制改革 農委會持開放態度

學界認為,運作近30年的「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蛋價評議委員會)」,在目前缺蛋的問題下,或許正是改革的契機。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認為,雞農都希望銷售的價格能夠反應成本,消費者也希望買到合理的價格,但是「蛋價評議委員會」都是不定期開會,無法反應產銷最即時的資訊,若能改成一週開一次會,就像浮動油價機制,對於雞農、蛋商以及消費者,應是較為公開、公平的定價機制。楊明憲說:『(原音)如果說能夠每個禮拜開會,就像我們一般看到的汽油的價格也是每週滾動的一個檢討,它有漲有跌,這樣的話或許大家慢慢的去習慣這樣一個機制或者價格的一些決定,其實慢慢的消費者就比較沒有特別的一些感覺。』

所謂「蛋賤傷農」,但雞蛋價格高卻傷民眾荷包。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林天來受訪表示,他賣蛋63年,曾經面對雞蛋跌到只剩一台斤8元,最後只得把雞蛋都拿去燒掉,如今對照消費者為搶雞蛋得大排長龍,產銷體制恐怕已出現問題。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教授暨系主任陳盈豪認為,未來一年,消費者恐怕都得面臨處於高檔的蛋價。陳盈豪指出,台灣雞蛋產銷體系中,運作40多年的「包銷制」以及近30年的定價機制都必須要打破,他認為可以仿效日本,透過產銷班成立集貨中心區域聯盟營運的概念,除了進行計畫生產,也可藉群體決策的力量建立雞蛋品牌,讓蛋雞業者有更多機會在競爭中永續經營,並穩定供貨給消費者。陳盈豪說:『(原音)其實就是有計畫生產,計畫生產才能夠真正的掌握產蛋的量。那麼現在農委會所得到的蛋每天的數量是不是很準確,我們會有所疑慮,因為它並不像我們一般的戶口普查,家家戶戶普查的,它可能就是透過,譬如說彰化縣它提供的數據,是透過彰化縣蛋雞協會的蛋雞組組長報上來,資料的準確性就比較難說。』


3月中下旬,台灣面臨缺蛋恐慌時,日本超市的架上貨源充足。學者建議,台灣可以仿效日本,透過產銷班成立集貨中心區域聯盟營運的概念,進行計畫生產,除了讓蛋雞業者有更多機會在競爭中永續經營,也可穩定供貨給消費者。(圖/民眾提供)

針對雞蛋產銷機制若要進行改革,農委會則持開放的態度。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原音)如果產銷雙方認為這樣的制度有需要調整、檢討,當然我們會跟產業一同來思考。任何的方案都有可行性,可是前提就是產銷的各方必須能夠理解和接受,那一個方案對我們來說,我們都會積極協助產業,來去處理讓有效的價格形成。』


農委會指出,台灣國內蛋雞產業面臨7大困境,亟需解決。(圖/農委會提供)

染禽流感蛋農多不通報 農委會祭禽舍改革計畫

除了定價機制面臨調整、改革的問題,國內雞蛋今年缺額重演,學界、蛋農和蛋商都指向今年禽流感疫情較過往還要嚴重,只是蛋農多數沒有通報。

蘇姓蛋農表示,蛋雞不像肉雞,蛋雞分成老、中、青、雛雞飼養。以他來說,從蛋中雞場買進90日齡的蛋中雞後,還得再飼養40至50天後,才會加入產蛋的行列,因此若蛋雞感染禽流感通報後全數撲殺,復養得花上1至2年,不像肉雞若感染撲殺後,經過半年就可以重新再來。因此,多數蛋農若發現禽場感染,第一時間就是趕快消毒,如果不幸染病的雞隻數擴大,就停止供應飼料和水,強制雞隻換羽,雞隻在營養不夠下就不會下蛋,減少受感染雞隻的壓力,同時自然淘汰遭到感染且體弱的雞隻。他說:『(台語原音)蛋雞不能這樣子,所以都沒有人敢報,寧願不要補助,土雞不是,全部撲殺後,拿到補助,就半年不要養就好。土雞是一批一批的,這批出去了,我消毒後,半年後抓了新雞隻檢查之後,確定沒有了,又可以再養,但是蛋雞不一樣。你看現在禽流感這麼嚴重,你有聽到那一場蛋雞場被撲殺拿補助?因為都沒有人報。』

禽舍改建蛋農意願低 農政單位可詳估投報率

禽流感疫情每年重演,且情況愈來愈嚴峻,在秋冬季時影響台灣雞蛋產量。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台灣蛋雞戶有高達85%都是傳統的開放式「格子籠」飼養,也就是一張A4紙大小的籠子內關了2到4隻蛋雞,由於密集的環境容易傳播病毒,在禽流感肆虐時更不堪一擊。農委會提出未來3年要投入新台幣共10.5億,協助雞農禽舍改建成水簾式或非開放式的禽舍。

只不過這項政策美意,對於多數老雞農來說,卻興致缺缺。蘇姓蛋農說:『(原音)是用那種(水簾式或非開放式)養比較好啦,但壓力比較大,就看個人養。像是這種開放式,我到外面去玩,1個星期也沒有關係,開放式的也不需要有發電機,有錢人用的那個方式,成本也比較高,而且壓力也大,我的這種成本少,也比較放心,也較沒有壓力。』


開放式禽舍雞糞難清除,雞羽毛到處飛,野鳥還能進入和雞隻共食,疫病風險高。(圖/陳林幸虹 攝)


農委會提出未來3年要投入新台幣共10.5億,協助雞農禽舍改建成水簾式或非開放式的禽舍。(圖/陳林幸虹 攝)

台灣蛋雞產業本來就存在著雞農老齡化,轉型意願不高的問題。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認為,農政單位可以幫蛋農估算,若改建新式禽舍後的產蛋率和投資報酬率,增加蛋農的意願。楊明憲說:『(原音)我覺得政府比如說要去補助鼓勵大家去改建禽舍,其實是可以幫這些蛋農算他的投資報酬率有多少。你改建一廠了要花多少錢,那扣掉政府補助之後,那你多久就可以回收。其實我覺得這並不難算,如果說能夠有這些具體的數字,讓這些蛋農了解,甚至於改建之後可以減少風險,讓你的產蛋率還可以提高,供應會更加穩定。可以算一算這樣一個投報率。』

農委會的中長程計畫,是希望說服200家、約1成的傳統型禽場改建成新式禽舍,藉此穩定雞蛋生產量。

雞蛋是農產品,也是民生必需品,台灣在歷經連2年的缺蛋危機,農政單位快馬加鞭,希望藉由禽舍改建升級計畫,提高台灣蛋雞產業品質。同時,雞蛋產銷機制在經過30、40年的運作後,生產者蛋農、銷售方盤商以及農政單位,也應該重新檢視運作機制,畢竟消費者也期待,當明年此時,買不到蛋,甚至得排隊搶蛋的窘境不要再重演。

 消失的定價機制  系列報導 
系列1/那些被「黑」走的蛋價差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