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南方,寂寞鐵道》拍到腿軟 蕭菊貞:做了值得的事

  • 時間:2023-05-26 18:2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南方,寂寞鐵道》拍到腿軟 蕭菊貞:做了值得的事
《南方・寂寞鐵道》紀錄了鐵路電氣化前的珍貴影像。(上善醫文化工作室提供)

台灣首部鐵道人文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由金馬紀錄片導演蕭菊貞操刀,率領團隊蹲點南迴沿線超過5年拍攝完成,紀錄了南迴鐵路電氣化前最後鐵道景象,以及許多鐵道員故事。蕭菊貞接受央廣專訪説,很可惜,隨著紀錄片6月9日上映,片中大半鐵道景象都已經改變了,更凸顯該紀錄片為台灣留下重要鐵道歷史文化的珍貴性。


台灣首部鐵道人文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將於6月9日上映。(上善醫文化工作室提供)

蹲點5年拍《南方,寂寞鐵道》

5年多前,紀錄片導演蕭菊貞興起念頭,想拍一部關於火車或鐵道文化紀錄片,希望提供不一樣觀看台灣文化的視角,畢竟台灣曾是鐵道王國,許多台灣昔日聚落發展都與鐵路息息相關。但後來發現這個題目太大,「可能拍十年也拍不完」,便徵詢許多研究鐵道的朋友們的意見,大家都不約而同建議蕭菊貞,台灣環島鐵路最後一段的電氣化工程,就要在南迴展開,加上南迴鐵度處於大山、大海之間,一旦南迴線電氣化,很多原本乾淨的鐵道地景將消逝不見,蕭菊貞才決定將影片主題聚焦在南迴鐵路。

蕭菊貞從鎖定鐵道員開始,但拍的都是平常看不到的人,像是司機員、電務、維修人員,以及當年參與鐵道興建的工程人員,在屏東枋寮及台東兩地蹲點5年,透過一個個訪談,將許多被忽略的的故事與心酸搬上大螢幕,讓外界看到鐵道員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有人享受待在偏遠車站的孤獨感,有原住民回憶起參與鑿開中央山脈過程中,同伴們付出生命的慘痛經驗;有三代鐵道家族成員談起父傳子的接棒工作,心中充滿光榮感;還有人開心的說,「終於有人想到我們了!」


蕭菊貞接受央廣專訪,分享拍攝《南方・寂寞鐵道》的過程與感想。(江昭倫 攝)

不只紀錄南迴 更紀錄台灣故事

為何將片名取為《南方,寂寞鐵道》,蕭菊貞説,乍聽起來好像有點孤單寂寞,確實是,因為台灣人長期以來從講求速度快、載運量高的功利角度看待鐵道,而非用人文視角思考,從沒想過「為了追求快15、20分鐘,背後我們要付出多代價?」

蕭菊貞説,她拍《南方,寂寞鐵道》時就是想要跟大家分享,在島嶼的南方,有一條的常被大家遺忘,有一條寂寞有點孤單的鐵路,可是這條鐵道背後許多人的故事卻充滿溫暖。蕭菊貞:『(原音)我在拍台灣的故事,我在拍我們共同的成長經驗的故事,那些東西留下來,不是留給蕭菊貞,不只是留給住在南迴沿線的人,不是留給開火車的人,那我覺得是我是想留給所有台灣的人,就是,喔,原來我們過去是這樣子過來的。』

蕭菊貞透露,《南方,寂寞鐵道》從找資料到找資金,全都是來自民間,沒有任何公部門的協助,就連向地方政府申請經費,地方政府也只問「你們能為觀光帶來什麼效益?」蕭菊貞苦笑說,拍攝過程,她不只拍到腿軟,找資源也找到腿軟,但想到南迴鐵路現在已經全線電氣化,所有舊有鐵道地景如今都不在了,「藍皮解憂號」也停駛了,大家只能從《南方,寂寞鐵道》看到「歷史」,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蕭菊貞:『(原音)拍攝期很辛苦,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蠻值得做的事情,但還好有撐過來。』

《南方,寂寞鐵道》也邀請了包括金獎剪接師陳博文、配樂大師陳明章以及聲音大師杜篤之,共同協力完成這部集珍貴影像、聲音、音樂於一體的台灣首部鐵道人文紀錄片,將於6月9日全台上映。

延伸閱讀: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揭牌 有信心打造世界級博物館

《稻浪上的夢想家》 池上特映會 背後有洋蔥


蕭菊貞(左)拍攝《南方·寂寞鐵道》,力邀音樂大師陳明章(右)助陣。(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