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六四事件34週年 第二年沒有燭光的維園

  • 時間:2023-06-05 16:5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六四事件34週年 第二年沒有燭光的維園
空無一人的維園。 (資料照/中央社)

六四事件走來到第34週年的紀念日。34年間不單中國,曾經可以哀悼的最後一片淨土,香港的政治景象已然變得面目全非。

那一年,上千名年輕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上,他們舉起標語,呼籲改革,尋求公義與自由。他們的眼神裡充滿了熱情,他們相信,透過公眾的力量,他們能引領國家走向更加開放與透明的未來。然而,他們的理想並未實現,反而在政府的槍口下血流成河。

每一次的六四紀念日,都是反思和警醒的時刻。這不僅是紀念那些為理想和信念付出生命的人們,也是一種對自由、公正和人權理念的持續呼籲。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世界各地,我們都要警醒,不能忘記那些為了信念而犧牲的生命。

然而,在這34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的情況如何?對六四事件進行封鎖和封殺,香港維園的燭光晚會被禁,在香港對六四的敏感程度遠超常理,或者是香港曾經歷過常理。《明報》創刊64週年,恭賀要寫邁向65週年;歐盟美國領事館放下蠟燭,會被不打自招地譴責;也就不提消失了的,不單是維園的燭光,還有那些悼念的專欄、漫畫、藝術。這不只是對歷史的否認,也是對人權與自由的侵犯。

但同有時我會想,當這種封鎖和封殺,將這段歷史壓入了更深的地下,讓它成為一種禁忌的象徵時,也某程度上讓它的影響力更加廣泛和深遠。我們必須承認,六四事件並非孤立的事件,它是冷戰後中國政治進程的重要標記。它揭示了當權者對於權力的緊握,對於異議的恐懼,以及對於人民的漠視。

我們不能把六四看作是過去的歷史,而應該認識到它仍然影響著今天的政治現實,影響著每一個公民的生活和權利。我們亦仍不懼怕,我想起今年的六四,在第二年沒有燭光的維園裡,有中國的旅客受訪時說了一句:「一種方法不行,所以就要換個思路」,而他剛在維園內,買了警方當年發射催淚彈前展示旗幟的襟章。我們還是有,還是會有千種悼念的方法,以我們的創意迎戰他們的恐懼,突顯他們的荒謬,於是彰顯歷史的現實。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必須記住,並且紀念這場屠殺。無論政府如何試圖消除記憶,我們都必須堅持記憶,因為這是對那些為自由犧牲的人們最基本的尊重。而既然身在自由安全之地,就不仍再打刷邊球,有話直說:平反六四。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