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常溫超導體引發關注,國科會今天(16日)指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仲崇厚研究團隊,首度成功解開稀土族超導體中的「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糾纏態」形成機制,研究成果於112年2月刊登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將有助於解開高溫超導體形成機制。
超導體的無能量損耗特性,對電力傳輸、量子電腦及量子計算等領域具有關鍵應用,對科技發展、改善生活和環保節能都有重大價值;不過現階段,超導體都只能在極低溫或極高壓的環境下出現,所以日前南韓發現LK-99常溫超導體就引發全球關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仲崇厚所率領的研究團隊、16日在國科會記者會上分享,他們與國際頂尖實驗團隊、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共同合作,首度成功解開稀土族超導體中的「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糾纏態」形成機制,並登上國際期刊。仲崇厚說:『(原音)高溫超導機制是怎麼樣形成的,跟奇異金屬有密切關聯,如果我們可以知道奇異金屬形成機制的話,我們可以解開高溫超導謎團。』
然而,近期越來越多實驗結論都難重現LK-99常溫超導體,仲崇厚研判,LK-99並非超導體,而是具抗磁性的不良導體。仲崇厚說:『(原音)如果不是完全抗磁的話,那麼它的超導性基本上就不會成立了;因為完全的抗磁性跟零電阻是綁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到目前為止的證據是指向,南韓LK99大概不是超導體。』
仲崇厚也提到,儘管目前還只是基礎研究,但完整地描述奇異金屬現象在科技應用上也非常重要;若能了解奇異金屬態,將有助於設計預測並提升高溫超導體的超導臨界溫度,解開困擾凝態物理界35年的高溫超導體形成機制,在科技應用上具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