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在美國之音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自從李強接任中國總理以來,中國經濟並未呈現出明顯的好轉,反而持續惡化。這一情況似乎出乎他的預料,對他來說,如何在年底交出一份合格的成績單,無疑是一大考驗。
疫情三年對中國帶來的衝擊不僅在社會層面,更重要的是經濟層面。人民的行動受限,對未來的前景感到悲觀。經濟的萎縮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後果,甚至威脅到中共的統治。中共雖然不太在乎民眾的評價,但經濟問題會直接影響人民的收入和國庫的財政。在這種背景下,共產黨把經濟的不斷增長視為維持其統治的合法性。
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不僅僅光是疫情引起的,實際上是由周期性危機、結構性危機和系統性危機共同導致的。這三種危機的共振,加上疫情的催化,使得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李強在這半年中嘗試了多種經濟扶持措施,但效果並不明顯。他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在不觸發政治紅線的情況下,說服習近平在關鍵問題上放鬆政治控制,以重建市場信心。
中國的經濟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必須經由政治手段來解決。李強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說服習近平進行深化改革,以重建市場和民眾的信心。如果他不能成功說服習近平,不僅他本人的形象會受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也可能會持續受到影響。
中國人重視「開門紅」,如果經濟未達到預期目標,人們可能會認為李強是一個無能的總理,這對習近平和李強都是巨大的壓力。習近平選擇李強作為總理,原本希望他能夠帶領中國經濟走出困境,但目前的情況顯示,這一目標還遠遠沒有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