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會談,綜觀會議內容,學者陳文甲今天(16日)受訪表示,中國徒勞無功,美國仍占上風,因為中國想要的東西,美國並未鬆手;學者丁樹範則指出,面對內外壓力的習近平為了「止血」,不得不在這次會談與拜登達成某些妥協,同意了美國想要恢復的軍事溝通對話與藥物管制合作等議題。
中國無法攻台關鍵是條件不足
拜習會的焦點之一,是習近平否認2027或2035年武力犯台的計畫,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中的核心,統一台灣是各時期領導人都要做的事,但武力攻台的關鍵,不是「時間」而是「條件」。
陳文甲分析,中國的經濟情勢不佳,美國等主要國家高度重視並堅決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等「條件」,才是中國無法短期內犯台的原因,他說:『(原音)在條件上還不到攻台的時間,所以我想習近平他的條件還不夠,所以當然不會來攻台;一旦中國情勢如果真的是大壞的話,可能習近平就會用攻打台灣來解決他內部的矛盾,這是我們台灣要注意的。』
習近平否認攻台計畫,但也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範表示,美國要求的恢復軍事對話、合作處理藥物氾濫等問題,看來都有得到中國的回應,因此在習近平好像有做些承諾的情況下,拜登應有相應做出一些妥協,研判美國有可能會放慢售台武器的交貨時程,丁樹範說:『(原音)因為習說你不能武裝台灣,可是美國絕不可能答應我不賣武器給台灣,所以他可以以各種理由讓交貨慢一點。』
小院高牆仍在 中國徒勞無功
恢復軍事接觸與對話是另一焦點,丁樹範指出,這確實是美國最想完成的議題,但對中國而言,最想拿到的經貿議題卻沒有任何成果,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並未退讓,「小院高牆」依然存在。
陳文甲也認為,這次明顯是中國有求於美國,為了解決自身經濟與產業升級問題,而想尋求相關合作,企圖利用與美國交好來穩定內部發展跟環境,可是從拜習會的內容來看,中國根本就徒勞無功,反而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只能繼續受制於美國,他說:『(原音)中國徒勞無功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為了維持一超多強,在產業的圍堵其實是不會鬆手的;第二是美國總統大選要到了,圍堵中國是他們朝野的共識,所以他也不會鬆手。』
陳文甲進一步指出,這場拜習會對美國來說,積極面是讓美國成功摸底,明確瞭解習近平的想法、知道中國想做些什麼,消極面則是藉此分化中國與俄羅斯、伊朗、巴勒斯坦的連結,不要讓這些國家之間有太多接觸。
拜習會沒有影響台灣利益
最後還是要回到台灣議題,拜登強調了維持現狀的重要性,陳文甲表示,在一法、三公報、六項保證的前提下,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已是美國基本國策,因此不僅要維持現狀,更要促使現狀不被改變,他說:『(原音)這種基調的話,台海、台灣問題根本不會受到改變,而且台灣的利益也不會受到危及。』
丁樹範指出,以目前所看到的資訊判斷,至少可確定拜登在會議桌上,並未就台灣議題做出任何妥協。
此外,拜登在會後的記者會上又提到習近平是「獨裁者」,此舉是否會讓會談出現陰影?丁樹範認為,拜登是在回應媒體記者關於「是否仍稱習近平為獨裁者」的提問,有點像是記者設下的陷阱,但要注意拜登在回答時有特別加上政治體制不同的因素,其實是在刻意淡化「獨裁者」這三個字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