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院朝野黨團今天(13日)下午就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就任後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進行朝野協商。不過,朝野經過3個多小時的討論,仍未就總統到立法院國情報告達成全面共識,僅就黨團推派代表、立委發言時間有初步共識;其餘包括國情報告時間、進行方式等並無交集。
立法院長韓國瑜下午召集朝野協商,討論國民黨團、民眾黨團所提邀請賴清德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不過,朝野在第一案國情報告就花費一整個下午的時間,進展牛步。
針對邀請賴清德做國情報告的時間,民進黨團主張,因為立法院主要監督對象是閣揆,因此賴清德應該在行政院長施政報告後再來。國民黨團則認為,賴清德就任後,最快5月24日就可以來立法院;民眾黨團則沒有特別堅持。
針對國情報告的形式,民進黨團反對「即問即答」,應該在所有委員提問完畢後,總統一次完整回應,且提問議題應聚焦國家安全大政方針,而非包山包海的內政議題,以免侵犯閣揆職權。國民黨團不堅持「即問即答」,可以數位委員提問後,由總統回答,但綜合答覆可能會掛一漏萬,或者變成選擇性回答。
朝野協商歷經兩個多小時毫無進展,韓國瑜兩度宣布休息。韓國瑜最後提議,各黨團推派發問比例為國民黨團9人、民進黨團9人、民眾黨團2人,依照民眾黨、民進黨、國民黨順序提問,每人提問時間5分鐘。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對此表示,沒有意見;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認為應討論是否合憲,或者「即問即答」,而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則希望發問時間可以延長為每人7分鐘。
朝野對總統國情報告的發問、回答方式仍無共識,訂於16日下午再次協商;且一併討論新任行政院長施政報告與施政總質詢時間,和立法院本會期是否延會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