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前往中國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意外地給予盛大款待,道盡了中俄兩國同舟共濟的盟邦關係,習近平與蒲亭共同發表「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聲明,但在「沒有止境」夥伴關係的陳述卻顯的保守低調,沒有提及的原因,恐怕跟中國目前的內外壓力有關,特別是歐美國家一再檢視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支持,習近平日前訪法期間也聲明這是對中國的「抹黑」,中俄兩國之間的互動如果過於緊密,勢必會加劇歐美國家的質疑,畢竟俄羅斯兩年前對烏克蘭展開軍事攻擊,至今不但戰事未平,俄羅斯深受國際制裁的壓力,資源耗盡已對國內經濟帶來難以衝擊,從主、客觀形勢來看,俄羅斯當然會向中國求援,而美國對於中國援助俄羅斯指控歷歷,如今習近平與蒲亭會面,中俄兩國除了相互取暖之外,有限的合作空間也是必然。
習近平走上鋼索 力挺老朋友陷兩難
依據相關消息指出,中俄雙方藉由元首會晤已達成部分合作項目,包括共同開發大烏蘇里島、建立大型貓科動物保護區等議題,顯示兩國仍保持合作的意象,這在當前俄烏戰爭持續的當下,雖然還未有具體的實質作為,但卻有意在部分議題中顯示合作關係。當然,中俄合作並不僅止於此,對歐美國家來說,中國會如何去挹注俄羅斯保有對烏戰爭的能力,會是關注習近平與蒲亭發表聲明的重點;同樣的邏輯放在中俄兩國也是一樣,都也在盤算這場拖泥帶水的戰爭,各自可以從中扮演甚麼角色,以及取得可能合作的機會來對抗西方陣營,只是中俄兩國出發點有所不同,又可以說雙方是各懷鬼胎的算計各自的利益,蒲亭需要在戰爭中墊高自己,習近平則是要利用戰爭來操作槓桿。
進入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面臨國內外的壓力加劇,特別是疫情過後,中國內部經濟陷入疲軟的跡象,同時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疑慮加深,許多歐美國家表面上雖然表示不與中國脫鉤,但是也強調「去風險」(De-risking)的重要性,美國採取關稅手段防範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歐盟也展開反傾銷調查來反制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可以說,中國所處的內外情勢也影響著對俄羅斯利用價值的判斷,如何消弭歐美國家的疑慮,同時又要拉幫結派來抗衡西方民主陣營,這解釋了為何近期美中政府高層密集的互動,以及習近平訪歐行程先安排前往法國與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談,中國有意緩和外部環境,但又必須保持中俄之間的夥伴關係,猶如走在鋼索上的國際處境。
中俄合作的現實 關係難「上不封頂」
剛展開總統新任期的蒲亭,將這次前往中國作為他新任期的第一場國是訪問,顯示俄羅斯對俄中關係的重視,尤其是俄烏戰爭自2022年開打至今,不但沒有如蒲亭所期待的速戰速決,戰事延宕至今,俄羅斯陷入泥淖,龐大的資源需要投入戰場前線,使得今年蒲亭新任期的閱兵規模大幅縮減;除此之外,國際社會持續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困境因此更雪上加霜,克里姆林宮一方面要解決國內社會經濟問題,另一方面也要籌措戰爭中的支出,蠟燭兩頭燒的狀態下,俄烏戰爭開打前中俄雙方樹立的「沒有止境」戰略關係,中國自然成了蒲亭向外求援的重要支柱,就連雙方針對大烏蘇里島的歷史爭議都能取得共同開發的共識,顯然俄羅斯有意藉此來展現兩國夥伴關係的誠意,為了力求中國的協助,也凸顯出俄羅斯確實面臨著巨大壓力。
有趣的是,習近平和蒲亭所達成的共同聲明中卻有微妙的變化,沒有提及兩年前的「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雖然兩人仍唱和「軍事政治同盟」,也重述「三不論述」: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但對照中國在2022年時對「上不封頂」的雪中送炭情誼,顯見中俄關係出現了質變,縱然中方仍以紅毯、軍禮、禮炮熱烈款待普丁的到訪,但對於雙邊關係的態度卻有所節制。可以說,從當前情勢來看,中俄合作其實是有底線及上限,單就俄烏戰爭的議題來看,顯然習近平也陷入左右為難的局面,一來不認同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另一方面卻也不希望俄軍戰敗,中國有意當和事佬,不只調和的能力有限,還必須面對蒲亭可能孤注一擲的核戰風險,還有歐美一再緊盯中國對俄輸血。
值得留意的是,在蒲亭訪中的期間,中國大動作拋售大量的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務,有聲音認為這是為了解決俄羅斯目前遇到的經濟困境,展現出習近平對蒲亭的情義相挺;不過,這恐怕是抬高了中俄之間「沒有止盡」的夥伴關係,事實上,中國也正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內外壓力,外來投資減弱、國內資金流動乏力,中央發行特別國債難填滿地方的債務黑洞,中國政府能使用的政策工具愈來愈受限,與其說拋售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務是為了幫蒲亭籌錢,還不如說是為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來得合理!當然,相對於美中競爭關係的現實,中俄的夥伴關係仍不會有巨大的動搖,但是,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高於中國對俄國的需要,習近平能給「老朋友」蒲亭的實質幫助有多少?其實也是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