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根據美國智庫最新報告,中國在處理台灣問題上存在一種「特洛伊木馬」式的綜合戰略,旨在拖延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關注,讓台灣的處境日益困難,最終被迫接受北京的統一方案。報告認為,美國及其盟友目前過於聚焦於軍事對抗,卻忽視了中方的這種「非戰爭形式威脅」。
賴清德即將在5月20日宣誓就任總統,這是台灣換屆政權的大日子。不過,就在這個敏感時刻,來自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和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聯合報告警示,在賴清德的任期內,中國可能會實施一系列的海空、資訊、網路、經濟、認知等行動,掩蓋其最終「統一」目的,讓台灣陷入被邊緣化的困境。
報告作者、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在座談會上表示,「不讓中國重新定義台灣海峽周圍的合法性非常重要」。他指出,北京的戰術包括塑造若台灣與美國加強合作將引發兩岸緊張等論調,試圖削弱美台關係;以及透過經貿檢查、網路攻擊、甚至政治宣傳等手段,降低台灣民眾生活水準,挑戰台灣政府的執政合法性。
卜大年認為,國際社會應採取政治行動反制,例如增加台灣的航權、推動台灣加入區域防空等,直指北京最關注的痛點。與會的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力量項目(China Power Project)主管林碧瑩也指出,即使中國不動武,短期內也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台灣日漸陷入被邊緣化的困境。
法國國際廣播公司此前引述報告分析,美軍高層也警告習近平可能不願動武,而是嘗試以其他方式控制台灣,包括利用人工智慧顛覆台灣政府和輿論話語權。
中國在台海問題上對外展現強硬姿態,同時也在經濟、外交、網路等領域持續施加壓力。蔡英文政府時期,中國曾多次利用海空軍力恫嚇台灣,中斷多項官方與半官方交流管道,也透過網軍操作臉書等社群媒體,影響台灣輿論走向,甚至意圖干預選舉。
美國政府將循例派遺前官員、智庫學者組團出席賴清德就職,強調此舉符合「一中政策」。不過,報告呼籲華府應高度重視中方在台海問題上的綜合戰略部署,特別是在經濟、認知等非軍事領域對台灣實施的「無形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