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六四迄今,流亡人士和各國學者對六四的研究汗牛充棟。不過如果要問字數最多、最詳實的文本記錄,絕對以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在1989當年編寫的《火與血之真相: 中國大陸民主運動紀實1989》為最。全書字數達180萬字,是一本大部頭記錄六四事件過程和事實的史料彙編。根據這本書前言的介紹,編纂這一大部頭文獻的緣由,是為了回應中共的謊言。因為中共為了粉飾槍殺學生的罪行,將六四的責任全數推諉給內外敵人。內部的敵人有作家和學者,外部敵人就是台灣和美國。
台灣也承擔了保存六四史實的責任
中共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也不反思自己。為了戳破中共伎倆,以正視聽,國防部軍情局編寫了《火與血之真相: 中國大陸民主運動紀實1989》,其中的文字、圖片、史料、檔案、觀察,可以說是舉世罕有的六四民主運動記錄保存文本。自從中共掌權以來,一直用各種手法醜化國防部軍情局,誣蔑創始人戴笠。但軍情局無數的無名英雄用心血完成了這部《火與血之真相: 中國大陸民主運動紀實1989》,為留住那段歷史做了默默無聞的貢獻。
1989年6月6日的北京,屠殺後的北京肅殺無比。台視記者帶出了最後一批撤離的採訪錄影帶。當年的台視記者在旅館被查封、行蹤被監視的情況下,為了安全,只能坐在計程車中進行報導。一位接受台視採訪的女士悲痛地說:「因為學生並不是為了個人,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可是沒想到政府採取這樣的行動,我們人民誰也沒想到能這麼做,現在他們一個勁地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粉碎一次動亂,我們沒看見學生在搞動亂,也沒看見人民在搞動亂,我們不知道這個動亂到底是誰在搞?反正現在據說現在很多學生已經在廣場上出不來,犧牲了……但是我們相信人民總是會起來的,學生沒有錯,人民沒有錯。」
反對「去中國化」卻對中國侵害人權視而不見
六四沒有過去,兩岸之間的對抗也沒有過去。六四後的台灣邁向終止動員戡亂和全面民主化。台灣人對六四、對中國、對中華民族有了不同想像和理解。如何再看六四以及對岸,成為台灣社會中非常重要和關鍵的課題。在台灣的確存在這樣一個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現象:聲稱要捍衛中華文化、反對去中國化、主張兩岸融合甚至統一的不同政黨,包括他們的支持群眾,反而對六四的慘劇閉口不談,避之唯恐不及;一直保持六四記憶的公民力量,則大多屬於主張本土化、主權獨立的政治光譜,但在整個進步和本土政黨和陣營中,也有聲音認為六四是另一個國家的事情。台灣內部的意識形態差異,一方面是民主政治的必然;同時開放社會的格局,也讓敵對力量有了可乘之機。
今天,在台海周邊從事軍演的武裝,就是那個曾經在1989年的天安門向群眾開槍的武裝。今天,在國際上打壓台灣、逼迫台灣人表態的政權,就是那個掐滅了香港維園燭光的政權。設身處地以台灣人的心態思考,確實難以對海峽對面的那片土地有任何正面的觀感,自然也就難以會對那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情,不論是好事還是壞事,產生興趣或者共鳴。這是人之常情的結果。而政治,也是建立在人之常情的感受和信仰之上。這就如同是在今天的烏克蘭,在遭受俄羅斯侵略的脈絡下,舉國都在祛除蘇聯和俄羅斯的圖騰,從雕塑到路名。讓正在遭受俄羅斯入侵和戰火之苦的烏克蘭來悼念俄羅斯史達林大清洗中的受難者,多少會有風馬牛不相及甚至是時空錯亂的感覺。
丟掉幻想認識真實的中國 才是台灣最好的心防
台灣面臨的情況比烏克蘭更加複雜。首先,台灣內部一直有認同和兩岸議題的拉扯。台灣區分政黨陣營的偏好考量不是歐美的左與右,而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對岸的關係。這是現實。從鞏固、深化民主政治的層面去看,只有不斷強化六四的記憶,讓台灣人看到六四以及白紙運動的歷程,才能夠打破台灣內部對海峽對岸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夠認識到一個更加真實的當代中國。否則,台灣人就會一直在「強大而繁榮的中國」和「霸權而蠻橫的中國」之間鬼打墻。從台灣安全的根本利益看,一旦對岸準備軍事進攻台灣,其實最有效、最能夠讓中共政權攻台戰略失效的,並不是外界的干預,因為外界干預會更加讓中共利用民族主義來刻畫仇台情緒——真正可以停止戰爭列車的,是對岸土地上的人民,當民主、和平的理念傳遞出去,當台灣作為華人社會的民主典範讓對岸人民有了比較和思考,他們便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去讓瘋狂的戰爭機器停止運轉。最為敵視台灣民主自由的,就是對岸政權。如果台灣人不將民主送過去,那麼他們一定會將專制送過來——實情是,專制在不斷送過來,只是台灣人一次次守住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這種進攻不再是冷戰時期的心戰、空飄氣球;而是鍵盤、網路,也包括台灣人自己在公民社會中的一次次示範和參與,如青鳥一般飛翔。
不把民主送過去 中共一定會把專制送過來
2022年冬季的中國,白紙片片,讓無休止的疫情封控結束了。那些白紙也是一張張反戰宣言,能夠讓台灣以及周邊更加安全和穩定。烏克蘭遭受入侵時,澤倫斯基發表的電視講話中,就呼籲俄羅斯人民起身反戰。有一天,當對岸那片土地,民主自由之花綻放,台灣人可以到那裡去開辦選舉補習班,商機無限,就像中國改革開放時一樣。我們相信,那一天不會遠。這是台灣對東亞、對世界和平最大的貢獻。
延伸閱讀
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省思(一)像人一樣站起來
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省思(二)在中國,其實誰都沒有忘記六四
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省思(三)那一年,工人與各行各業都是主角
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省思(四)子彈無法擊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