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日在聯合國遭到其他國家對其人權紀錄的嚴厲批評,儘管有其他國家和組織對北京大力讚揚。
外交官和活動人士描述了在今年1月對中國人權紀錄進行例行審查後,中國在一場通過報告的簡短會議前,進行了強力的遊說與施壓。
聯合國193個成員每4到5年必須接受普遍定期審查(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然後通過一份該國願意接受的建議報告。
在今年1月為期半天的普遍定期審議中,批評的國家強調了中國對公民自由的打壓,以及2020年對香港實施影響廣泛的國家安全法,在民主抗爭後鎮壓異議聲音。
這些國家也對中國被指控抹殺西藏文化和宗教認同的行為,以及對西北部新疆地區的鎮壓表達震驚。
各國對中國提出了428條建議,其中除了嚴厲指控,也有來自伊朗「繼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權利」的建議。
在4日為期1小時的普遍定期審議過程中,一個龐大的中國代表團告訴與會者,他們已採納了其中70%的建議,但斷然拒絕了西方國家的大多數建議。
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住大使陳旭表示:「部分出於政治動機、基於虛假資訊、意識型態偏見或干涉中國主權的建議,中方堅決拒絕。」
陳旭說:「停止利用人權,作為藉口或武器來攻擊中國。」
部分國家和組織進行了反擊,但由於會議的結構,更多人稱讚了中國的人權紀錄。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一直施壓其支持者,要求他們以讚美發言來填滿規定的發言時間,就像審議期間發生的情況。
中國4日獲准填補1小時可用發言時間中三分之一的時間,而其他國家和非政府組織總共獲得20分鐘的發言時間。
發言順序為隨機抽選一個國家,由千里達及托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中籤,然後發言名單按照字母順序排序下去,直到20分鐘用完。
美國和英國都在15個發言國家的行列中,俄羅斯、委內瑞拉和辛巴威也都有發言。
美國駐人權理事會大使泰勒(Michele Taylor)表示,在國際社會不斷呼籲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情況下,中國拒絕採取行動,並拒絕了透過普遍定期審議所提出的許多建設性建議。
泰勒並強調了「新疆正在發生的種族滅絕和反人道罪」。